第A07版:看无锡

打造智力和精神残障人士新生活

音乐康复让残疾伙伴收获自信

  9月25日,一场名为“‘音’为有你,‘乐’享生活”的音乐会在锡北镇泉山公园演出广场举行,这也是无锡市智力、精神残疾人的首场演出。现场,无锡市蓝天音乐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加入无锡市志愿助残联盟,意味着音乐康复疗法将走出锡山区,为更多智力和精神残疾朋友提供音乐康复、特殊教育和心理疏导服务,进一步拓展残疾人文化内涵,增强残疾人文化自信。

  音乐让残疾伙伴重拾信心

  为了这次演出,锡北镇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里的残障伙伴们已排练了好多天。走进他们的中心,由非洲鼓等各种奥尔夫打击乐组成的小乐队传出了《小宝贝》这支非常有节奏感的曲子。不过,这里的乐队成员都是残疾人,以智力和精神残疾为主。

  今年38岁的小方,10多岁时顽皮爬小学校门摔下来,延误了手术导致脑部受损,智力出现问题。这些年,他兜兜转转一直不能正常工作。但他非常喜欢音乐,“家对面有个音响店,伴着音乐起床和睡觉”,小方说,这么多年下来,他不知不觉对音乐很有感觉。在他们的团队里,他的乐感和节奏感都非常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让他很自豪。

  00后小伙小徐两年前从特殊学校毕业,由于遗传性的智力问题,他目前还没有工作。“我在校时就喜欢各种音乐,蓝天音乐健康发展中心的老师以前常来我们学校上课”,小徐说,毕业后,他就跟着来了残疾人之家参加活动,唱歌、敲鼓,都是他非常喜欢的活动。通过各种类型的康复,他的社会交往能力不错,他介绍,家里最近准备帮他开个烟酒小超市,让他有事可做。

  无锡市蓝天音乐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王为群介绍,智力、精神类残疾人由于学习速度缓慢,记忆力差,精神不稳定,导致自我分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需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康复训练。该中心从2016年开始,应用世界知名的“奥尔夫”音乐康复教育在无锡地区开展智力、精神类残疾人音乐康复疗法。

  音乐康复助他们融入社会

  王为群还记得,当时试点的安镇街道残疾人之家里,一些智力和精神类残疾人程度还比较重,经过几年的音乐治疗和工疗的锻炼,加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残疾人的身心各方面得到有效康复,有一批学员陆续融入到企业。

  当时有个智力残疾女孩,她的手部肌肉也比较僵直。老师们通过手把手地教她打鼓,后来女孩变得越来自信,也在企业里找到了一份工作。王为群表示,音乐康复并不是训练音乐技能,并不要求鼓敲得多好。音乐疗法可以通过节奏的训练,培养记忆力和注意力,并提高他的运动功能,使他的双手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团体的训练当中,也会促进他的人际交往;定期去外面参加各类演出,社会功能也能得到提高。

  通过音乐治疗,王为群说,学员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原来不爱说话的群体,许多人脸上都有了笑容,主动跟人打招呼。“这是我家里面种的菜”,王为群说,有的学员还会把家中种植的蔬菜送给他,其实这就是人际交往的良性互动。

  据悉,近五年来,蓝天音乐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为锡山区8个“残疾人之家”的学员、锡山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和锡山人民医院精神科的患者开展了1000余场次的音乐康复服务活动,累计受益人群近3万人次,学员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动手和认知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部分学员已康复融入社会,走入企业正规就业。本次签约,意味着这一康复模式还将向全市进行推广,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