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围观里浜村16户农家庭院的艺术改造

  厚桥里浜自然村,近百位艺术设计系的设计师分组改造了当地16户农家庭院。昔日土土的农家小院,一个月内变身艺术气质兼具农家风情的“花村花宅”,宅院高低错落,各有风格,成就了美丽田园诗意栖居的幸福新注解。

  缘起:乡村需要青春活力

  厚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晓庆介绍,新联村里浜的庭院改造是基层乡村振兴的需要,乡村更需要的是青年们的想法和参与。农家宅院不少都有的户外小院,对创意呈现来说,这可以是一个有趣的舞台。街道筹备设计类的比赛,一方面渴盼年轻设计师的新锐、现代思维方式可以让乡村面貌与时俱进焕发光彩;另一方面,借助专业设计师的活力创意,以更接地气的“时尚”,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乡村美好,建设家乡。8月27日,“建功乡村、活力青庭”乡村微空间创意改造大赛开启报名通道。

  活动一开始就受到了来自院校设计力量的大量关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乡村振兴专家组、无锡江南影视学院等众多设计院校近百名专业设计师和大学生报名参与。

  里浜一共有16户农家庭院,外围纵横的渔港、风格各异的乡村小楼,为设计师团队创意的实现提供了不少灵感。随后的两周内,设计师们马不停蹄测量调研、形成策划意见,落实设计方案和动手改造。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为里浜的村民们打造出了舒心美丽、各个不同的花园式庭院。

  有设计思想的 “花村花宅”

  对于设计师们来说,庭院是最好的生活理想实践场。因此,16户庭院——每块“一亩三分地”都有了设计语言,也有了故事。

  26日一大早,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大四的梁恩婧和同级的另外四名小伙伴一大早带着一堆篱笆、扎染作品、颜料等开始布置村口的比赛分配地点,这是一处闲置空房以及一片三面空旷的空间。8月底报名后,根据分配的创作地点,小组成员商议了改造思路,“事先来现场看了下,如何呈现当地村庄的水韵之美,好几次头脑风暴后,扎染的朴素、生动结合篱笆元素的组合,有戏!”

  篱笆都是当天现场手工编的,中间穿插了部分乡村随处可见的“串串红”,心灵手巧的大学生一来,就让当地村民们惊叹年轻人的智慧、可爱。竹竿搭好的架子上,扎染随风飘舞,小组成员们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做了几处精致的迷你花境,在白墙黛瓦之间,丰富了层次。“我们要让村民一进村,就感受到浓郁的烟火气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低矮的平房,搭配清秋的蓝天白云,别有一番世外桃源之美。打分小组的专家老师们点评,此处的小情境营造得颇有人情味。

  下午2点,来自滨江学院的一队3人小组正在一面宽阔的白墙上描绘山水的最后修改,素雅的赭色和黑白水墨,浓缩了当地的山水之美,晨曦中穿行的一叶小舟则回顾了当地渔民代代与水有关的熟悉生活。组长胡菲是名大二学生,她说,当地的自然水系、村庄肌理有原生态的鲜活,经过多次村庄洁美后整治,有着清新秀美的风貌,可以发挥的元素丰富、多元。在完成墙面的绘画后,墙脚搭配了竹木框装饰的花坛,栽种了紫色的菊花,和金秋的丹桂、火红的柿子树组成了明媚的清秋生活画。

  村民老周说,里浜一带本来的自然环境就不错,有蜿蜒的清水河,纯朴的乡风,但期待能增加一些有文化气息的休闲氛围。对更多村民们来说,这帮设计师的到来能感受到的还是第一眼的漂亮、灵动,一下子让村庄有了风格上的“青春”辨识度。 (陶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