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照片中都寄托着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嫁到南门32年,住到新江南20年,赵肖英用了十年功夫来拍清名桥。十年间,上千张清名桥风光在她的指尖定格。从天将破晓到华灯初上,自花开烂漫时至秋风萧瑟中,她越拍越痴迷,在桥上看风起云涌,看大雾弥漫,风雨不落,四季无缺。十年间,风物变换,见证着这座桥从一片荒芜到置身繁华,她对此地此景的热爱却始终如一。清名桥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是什么让她坚持拍摄至今,听清名桥“发烧友”赵肖英讲述她的十年。
心愿:
为拍清名桥上雪 她等了十年
“自古江南雪多情,一下雪,无锡就变成了‘梁溪’”,在赵肖英看来,最能代表冬天的莫过于厚厚的积雪,只是江南雪少,大多时候只有薄薄的一层,经常是她将将走到桥边,雪已融化,因此,她的清名桥四季图中总是缺了一块,漫步在银装素裹间,看清名桥上雪也成了她长久以来的一个执念。
2018年,白雪皑皑的清名桥终于出现在了赵肖英的镜头中,彼时,距离她第一次拍摄清名桥已近十年。“隔夜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明天再怎么大的雪我也要出去”,拍照前夜,赵肖英早早地就把相机充好了电,做足了准备。第二天,家人看雪势汹涌,担心她滑倒,劝她不要出门,赵肖英却很执拗:“不行,这一天我等了十年。”一路上走得磕磕绊绊,脸也冻得通红,但站在大公桥上往清名桥看去时,一切等待和困难似乎都显得不再重要。只见白雪将现世的装饰与痕迹“擦除”,千年古桥呈现出它最古朴的模样,赵肖英心潮涌动,“仿佛穿越了时空,这一张照片实在来之不易。”
热爱:
千年古桥架起两地牵挂
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桥,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赵肖英曾听人说,早年间,沿河两岸多是人家,本地的原住居民们很多在附近的工厂打工,半夜里,还能听到下班的男男女女嘻嘻哈哈地走过,脚步声随着台阶起伏错落,在夜色中渐行渐远。
“最漂亮的莫过于傍晚时分的清名桥”,赵肖英常常从黄昏时分拍到夜色昏沉,看天边由浅入深,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绿肥红瘦的季节也让她印象深刻,沿河两岸花团锦簇,有时是绣球花,有时是凌霄花,过段日子又换成了蔷薇花,随着季节变换装点着河岸风光;而别具震撼力的要数浓雾弥漫中的小桥流水,她用“很江南”来形容此情此景;风起云涌的黄梅天里,阳光透不过密云,目及之处像是蒙上了一层灰影,仿若置身水墨画中,亦叫人心动。
大多数时候,清名桥上都是人流涌动的,疫情期间,却是长年难遇的空无一人,无论晨昏,皆是寂静。喧嚣散场,赵肖英拍了一组寂寥的照片,并在朋友圈中写道:“愿万物盛衰有时,终结有时,重生有时。一场灾难,也会是一次疗愈。” 正如她所说,“尽管都是熟悉的镜头,但仍然忍不住多看一眼”,而正是这多的一眼,又生出了别样情感,让她更加留恋。炽热的爱也化作了她拍摄时的巧思,用一把青花伞代替粉状玉砌的江南女子,或倚靠桥头,或临岸而置,拍下了一组独具风味的桥上风光。
变迁:
见证着过去和现在的交融
“只闻其名,不见其身”。嫁到南门之后,她久闻清名桥大名,却一直不知道这座“神秘”的古桥身在何处。2008年左右,她午后散步时,特意打听地方寻了过去,却只见桥边一片荒凉,桥上杂草丛生,尽显沧桑。直到沿河两岸逐步开发,这座古桥才仿若抛光的明珠,在灯火璀璨里熠熠生辉。
事实上,这汪穿城而过的碧波年年相似,不同的是,春秋几度,物换星移,沿河两岸的景致在岁月沉淀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作为清名桥边的常客,赵肖英最常见到的还是她的同龄人,河岸边多的是茶摊,泡上一壶清茶,三五好友可以坐上半天。午后来此小憩时,经常是坐得满满当当的,虽然热闹,却未免少了些生趣。“本来以为只有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才喜欢来逛清名桥,但随着二期、三期的深入开发,可以看到清名桥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 赵肖英很庆幸,这片“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正随着两岸人气的攀升显示出蓬勃的朝气:“这座桥就像一位长者,静静地注视着两岸的发展,见证着过去和现在的交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也有人问她,你怎么尽拍清名桥?她用艾青的这两句诗作为回答,以表她坚持拍摄清名桥的信念。出于对清名桥的爱,赵肖英在退休后学习摄影,而如今,摄影也成为了她的心头好。“有一样爱好就能够支撑你走下余生,这份热爱也将伴随我,继续记录清名桥的风貌变迁。”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