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太湖奖未来设计大奖”花落这位女生之手

太奇妙了!它能让动植物与人合作谱曲

  你想过吗?自然界的动植物是否也会作曲,它们的曲风是什么样的?人类能否和它们合奏共鸣曲?在近日落幕的第九届太湖奖设计大赛暨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上,“未来设计大奖”获奖作品“Echoo Synthesizer Kit/ Echoo音乐合成器”(以下简称“Echoo音乐合成器”),让这个想象成为现实。昨天,记者专访了获奖作品作者阙周莹。

  阙周莹,是个“95后”姑娘,广西南宁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阙周莹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对设计有浓厚兴趣,喜欢设计一些生活小物件,所以,当年报考大学时,就非常中意江南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本次获奖作品是她的本科毕业设计作品。最初,她是和几位同学合作为“声音控”设计一款可以录音、混音的声音设备。去年,她在准备毕业设计作品时,把创作方向转向大自然。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很多是自然界通过其他媒介间接发出的声音,比如,树叶声、流水声。”阙周莹说。这让她联想到,大自然本身的声音是什么?能否转化成音乐,甚至和人类实现合奏?她朝着这个方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设计出了Echoo音乐合成器。

  记者看到,Echoo音乐合成器主要由音乐采集模块、音乐控制模块组成。不工作时,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颜色以白、绿为主,形状以正方形、长方形为主,最大的和空调遥控器差不多,最小的有成年人掌心大小。其中,采集模块带有一个“听头”,控制模块带有凸起的圆盘或圆锥。

  阙周莹介绍,采集模块上的“听头”其实是个电极片,放在植物或动物表面,可以采集到动植物表面的生物电信号。所谓“生物电信号”,是活动细胞或组织(如人体、动物组织)不论在静止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会产生与生命状态密切相关的、有规律的电现象。这些采集到的生物电信号数据,经由采集模块系统处理后,会转化成随机的音符数据组合,从而形成一段音乐。

  目前,该作品在植物上的试验结果显示,同一株植物,不同的叶子在同一环境、时间段,同一片叶子在不同的环境、时间段下,甚至同一片叶子在同一环境、时间段内,都会产生不同的音符组合,因为随机性很大,“曲风”也有所不同。比如,放在桌上的龙舌兰,下午从它叶子上采集到的音符组合,“曲风”比较活泼、俏皮;晚上采集的音符组合“曲风”就变得舒缓、沉静。

  而音乐控制模块,包括手势传感器和物理按键控制模块(凸起的圆盘、圆锥)。其中,手势传感器与采集模块组合使用,可以在采集动植物“作曲”音频数据的同时,通过手势实时调节其音频响度、音色等,实现与之实时合奏;物理按键主要用于电脑在后期加工制作该音频时实现快捷编辑操作。

  “这种方式能够让人们倾听到更多来源于自然的声音,让非音乐专业人员通过手势操作体验到混音、创作的乐趣,也能为音乐爱好者及工作者提供更多音乐灵感和素材。同时,还可以让人通过这些音乐片段,感知到动物或植物的‘情绪’,从而给它们带来更好的养护。”阙周莹说,她希望这种全新的音乐拾取及音频编辑的交互方法,能帮助人类和动植物实现音乐“交流”,从而让人能够更好地倾听自然、回归自然、保护自然。

  目前,该作品的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也已获受理。

  对于这次获奖,阙周莹说,她很感谢无锡这座城市以及江南大学的导师。“我在无锡生活了5年,对这里已非常熟悉、非常有感情。回无锡,对我来说就像回家一样。这里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创作的灵感和空间,导师的支持也让我有了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勇气,更让我感到很暖心的是,在这次作品参选期间,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给我们提供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让我看到了无锡对人才、对创新设计的重视,也给了我继续设计以及把设计作品转化为产品的动力,未来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回馈这座城市。”

  (晚报记者 刘娟/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