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前女友合力举证 骗钱骗感情的“海王”吃了官司

  年轻女子小雯今年5月来到惠山区检察院控申窗口,泪流满面地反映自己网络交友被骗。在之后长达近6个月的时间里,检察官持续跟进办理,成功对该案提起公诉。近日案件一审宣判,欺骗7名女子情感和金钱的陈某因诈骗罪、盗窃罪获刑5年。

  “精英男友”频繁借钱

  去年下半年,小雯通过网络聊天软件认识了陈某。陈某自称是某奢侈品牌设计师,在上海开酒吧,在镇江经营公司,在南京有房产,还有一辆白色路虎汽车,活脱脱一个社会精英形象。在陈某甜言蜜语的攻势下,两人很快谈起了恋爱。

  不久,陈某借口公司经营需要资金周转,提出要向小雯借2万元。小雯每月收入只有3000元,没有积蓄能借给陈某,于是陈某提出用小雯的支付宝借呗借钱。不久,陈某称酒吧被工商查封要交罚款,又向小雯借钱。因为小雯支付宝借呗的额度已用完,陈某居然让她注册网上借贷平台借款。短短半年,陈某共向小雯借款7万多元,可每次小雯提出让他还款,陈某总是各种搪塞。小雯还告诉检察官,陈某谎称手机没电借她手机,未经同意三次使用她的手机申请网上贷款。被小雯发现后陈某就称是借的钱,日后会还给她。

  受害人不止她一个

  陈某频频借钱的举动让小雯生疑,更让她伤心的是,有一回她从陈某微信上发现他竟是个“海王”(网络词汇,指广撒网、多捞鱼,暧昧关系众多,同时交往多名异性的渣男)。一次吵架后,陈某慢慢疏远小雯,没多久便消失不见了。

  “之前在他手机微信上看到南京有个叫小丽的女子,同样被欺骗了”,小雯向检察官回忆道。检察官立即赶到小雯报案的派出所,将小丽的联系方式提供给民警,请他们尽快联系小丽询问取证。很快民警找到小丽,获取了陈某谎称经营公司需要资金周转向小丽借款2万元的证据。检察官对陈某的身份信息进行查询,发现陈某名下根本没有注册公司和经营酒吧,他是一名无业人员。

  小雯由于受到财产损失和感情受伤的双重打击,又不敢和父母说,精神压力过大患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了解到小雯的困难后,惠山区检察院通过公开听证,对小雯发放司法救助金1万元。

  走出困境重新生活

  检察官为小雯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在检察机关启动立案监督程序同时,小雯通过建群以及其他途径,和其他几名被害人一起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警方根据线索展开侦查,最终将陈某抓获。

  陈某到案后承认自己没钱,为保持营造出来的精英形象,装作很有钱的模样,编各种理由骗钱。陈某交代,去年7月至今年6月,他与7名被害女性保持恋人或是暧昧关系。通过编造公司账户被冻结需要资金周转、酒吧需要钱进酒或付工人工资等理由,先后多次骗得7名被害人共15余万元。

  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加大追赃力度,通过对陈某家属的说服工作,为7名被害人追回全部经济损失,并促使被告人认罪认罚,取得被害人谅解。经过后期回访得知,随着钱款成功追回和陈某受到法律惩处,小雯已从抑郁症和焦虑症中走出来,表示自己将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重新生活与工作。

  检察官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交平台不断发展,利用网络实施婚恋诈骗的情况愈发突出。由于网络交友不受时空限制,犯罪分子能采取一对多的方式同时进行诈骗。提醒市民提升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感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钱包。(文中被害人为化名)

  (晚报记者 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