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仲裁调解书为啥被撤销? 竟是员工套取公司“欠薪”

  本报讯 近日滨湖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虚假劳动争议仲裁案,追讨欠薪的员工由于不规范操作,被撤销了原来的仲裁调解书。

  事发前,某设计公司向该院申请执行监督,反映公司银行账户突然被法院冻结,询问之后才得知竟是一名公司原高管以及多名员工提出辞职,而且就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事宜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后以仲裁调解书向法院申请执行。虽然相关文书上盖的公司公章是真的,可公司对员工辞职和劳动仲裁事宜并不知情,而且调解协议中的经济补偿金高出正常标准几倍,让公司方震惊。由于法院采取了冻结公司银行账户等执行措施,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公司只好向检察机关求助。

  检察官对事件展开了调查,发现真公章背后另有文章。原来,这家设计公司去年因为效益不佳停工,无法正常发放工资,到去年底时已拖欠员工几个月薪水。原公司高管王某某和多名员工想辞职,员工把辞职信交给了王某某。按正常流程,这些辞职信要交给公司实际负责人,由公司方面处理。可为了提高办理辞职的效率,王某某选择了一条自以为很妥当的“捷径”。王某某用其他理由领取了公司公章,虚构代理关系,自己代表公司就工资支付等事项申请仲裁,达成了调解协议。也就是说,文书上的公章虽然本身没有问题,但内容并非公司真实意思表达。

  检察机关将虚假仲裁情形函告法院,建议妥善处理。法院之后裁定终结执行。检察机关同步向劳动仲裁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相关部门撤销了原仲裁调解书。目前相关员工按正常标准与公司重新达成调解协议,公司因此挽回经济损失近120万元。检察官表示,在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同时,公司的权益也应保护,公司本为理亏的一方,但员工套取公司“欠薪”的做法不可取。检察机关在工作中会对民营企业落实平等保护理念,打击与保护并重,并加强涉企案件法律监督,维护企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小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