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成本、无投入在家玩手机也能躺赚零花钱……”在QQ群、朋友圈、微信群,大多数人都看到过这样一条令人心动的广告。
童某也不例外,2019年3月开始,他从事这份“兼职”,短短5个月时间,童某利用非法购买的60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薅羊毛”,赚了7万余元。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个人信息竟来自老年人的手机,数百万台老年人手机中“病毒”后被非法控制。
近日,一条以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为犯罪手段的黑灰产业链70余名涉案人员被浙江省新昌县法院判处刑罚。
老年人手机接收不到验证码
2019年8月,绍兴市新昌县的小朱给外婆买了一台老年机,他在网上营业厅给手机换套餐时,发现接收不到验证码,但将电话卡装到自己的手机里,验证码却能正常接收,他怀疑是外婆的老年机被装了木马, 随即报警。
接警后,新昌警方展开初查,经过检测后发现小朱外婆的老年机被植入了木马程序,验证码被木马程序截获后发往了深圳的一家科技公司,警方还发现这个现象并不是个例,他们相继检测了20多台同款老年机,都发现了相同现象。
鉴于案情重大,绍兴、新昌两级公安机关成立了由网安部门牵头的“8·1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案组,在查明了整个犯罪团伙的组织框架后,赶赴深圳将这家科技公司的所有涉案人员“一锅端”。
吴某就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公司在经营中发现老年机使用人数较多,老年人又不熟悉手机操作,套取他们的个人信息更方便、更隐秘。
吴某供述,公司开发了装有木马程序的移植包,与多家老年机主板生产商合作,将移植包植入主板之中,一旦电话卡插入老年机里,木马程序就能获取手机号码等信息,还能自动拦截验证码, 传输至后台数据库,也就是所谓的“对码平台”。
公司有专门人员从事对码工作,确保每个验证码和手机号码一致,以便进入下一个流通环节……
数百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用来“薅羊毛”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吴某的公司除了使用少量非法获取的手机号码和验证码自行进行APP注册、刷量获利以外,绝大部分都出售给了像“番薯”平台这样的公民个人信息“批发商”。
这些平台是这条黑色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在“行业”里被称为“接码平台”,他们从吴某这样的公司低价购入个人信息,通过QQ群、微信群加价出售给“薅羊毛”的团伙和个人,从中赚取差价牟利。
一台台老年人手机,一条条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公民的个人信息就这样进入了黑市场,再被层层买卖、使用获利,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张非常庞大的犯罪网。
文章开头提到的童某,就是“薅羊毛”的一员,属于犯罪链的最下游。那么这些“薅羊毛”的团伙和个人,又是如何利用这些购买的手机号码和验证码赚钱的呢?
经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团体和个人,利用电商平台给新注册的用户发放优惠券、新人红包等机会,领取后变现换钱,也有一些人通过注册的大量账号在APP中刷点赞数、刷流量赚钱。
诸如此类,“薅羊毛”的形式和手段各式各样、无奇不有。这份兼职,让许多人月入万元不再是梦,吸引力极强。
谁又能意识到,这些人轻松赚大钱的背后,却是数以万计条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倒卖、牟利。更可怕的是,吴某在供述中提到,下一步,公司已经准备“进军”儿童电话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