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浴室里,智能洗浴系统水温恒定,水龙头打开3至5秒即可出热水;在教学楼、宿舍楼,智能节水型开水机可智能控住进水与出水、根据水的温度进行烧开,杜绝热水浪费;草坪上,自动喷淋系统从5个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蓄水池取水进行绿化喷灌……走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智能节水“神器”。
后勤处负责人介绍说,无论是水龙头、便池冲洗阀、淋浴器、洗衣机还是热水炉,所有用水器具均已改造成了节水器具。目前该校节水器具普及率为100%。而这些节水技术的运用,得益于该校“合同节水”模式的施行。
这两年该校在节水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广上动足了脑筋:不仅“安排”了江南大学自主研发的“同款”物联网节水监管系统,还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自主开展节水技术、产品的创新和研发。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发现漏点;全校师生可通过微信报修系统对用水设施、设备进行报修,学校安排专人及时维修,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人均用水量低于国家先进值
得益于各种“科技力”十足的节水神器以及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论是用水总量还是人均用水量,都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按照无锡市年度计划用水指标要求,该校去年年度用水定额为80.75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为55.37立方米。经过“全方位”的精打细算,去年该校的用水总量仅为62.12万立方米,远低于无锡市下达的用水指标;去年人均用水量仅为40.79立方米,明显低于江苏省规定的高等教育用水先进值45立方米。去年,该校继此前获得全省节水型高校创建先进集体后,又被列为无锡市水效领跑者单位。
江南大学是无锡高校“朋友圈”中当之无愧的节水先行者。该校在建校之初就秉承绿色校园建设理念,将雨水“颗粒归仓”并进行综合利用。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用水、节水制度,对学生公寓、食堂、教学楼等重点用水区域实行定额管理。学校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了数字化节水监管系统,安装了智能水表和智能数据网关,对校园内重点给水用水设施、设备、用水单元等开展智能监测、感知、传输、分析、管理,实现了物联网技术与节水监管技术的融合。通过数字化节水监管系统的实时监测,发现并及时处置地下管网漏失,节约了大量水资源。今年上半年,江南大学获得江苏省“水效领跑者”荣誉称号。
“组团”申报国家级节水高校
市水利局水资源处负责人表示,无锡的节水型高校正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新局面。目前,无锡已有10所省级节水型高校,覆盖率达九成。此外,还有135所节水型学校。
目前,除了江南大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的人均用水量均低于国家标准。据了解,这些学校采用的物联网节水监管系统,清一色是“江大版”。
除了引入了先进的节水“智慧中枢”外,各校在节水上也都“挖空心思”。对于学校,尤其是高校来说,冲洗厕所占到学校用水的“大头”。相比一般学校将雨水收集起来洗车、浇花的做法,位于藕塘职教园的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些“别出心裁”:该校通过修建雨水收集池将雨水通过管道引入学生宿舍冲洗厕所,实现了非常规水的“物尽其用”。据介绍,该校仅通过这一项节水改造一年就能节约14万吨的水,相当于节约了三分之一的用水量。
按照我国的用水指标,人均用水量达到45立方米/人·年才算达到国家先进值。目前,这几所节水型高校的人均用水量都低于45立方米。换言之,均达到了国家先进值。
正是有了这一组组“过硬”的数据,无锡高校在节水上更加有底气了。眼下,无锡正准备推出由江南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共5家高校,“组团”申报国家级节水型高校。
(晚报记者 袁晓岚/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