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雪并没有在这城中留下痕迹,透亮的日头把这座红砖砌成的哥特式建筑照得暖暖的,散发平和安详的光华。这里是无锡城中中山路130号,此地目前是无锡市基督教堂,历史上原系中华圣公会江苏教区在无锡所建之主要教堂。
教堂大门朝西而开,在南侧围墙边,一棵大树在建筑的围堵中拔地而起。
雪根苍龙蛰
风叶绿凤翩
它主干粗壮、略向南倾,满树枝叶依旧浓密,阳光下呈现明亮的青绿色。这棵大树《目录》编号247,树高16.9米,胸围径187厘米,冠幅15平方米,树龄约110年。漂亮的羽状复叶轻柔摆动,仿佛凤凰的羽毛。原本期待它是一只五彩凤凰,哪知道初冬时节,它霜色未满,依旧是只绿凤凰。这是一棵黄连木,乡土树种中杰出的色叶树种。
黄连木是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因其树皮、根、枝、叶均有药用价值,被民间称为药树。说到药用,要再啰嗦两句,黄连木与平时所说的苦黄连是两回事。黄连是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泻火清热功效。两种植物名近而形殊,差异云壤。
黄连木雌雄异株,先花后叶,花期4月左右,花粉量多、含蜜量大,是早春重要的蜜源植物。其心材黄褐色,材质坚重,纹理致密,是建筑、器具的优质用材。此木树姿高耸,树冠浑圆,宜作观赏树,也常作城市绿化及低山区造林树种。
森森楷木林
洙泗流风远
然而黄连木的出名,却绝非因为其用途广泛。它可是株鼎鼎有名的传说中的嘉木。大家都知道“楷模”一词,何为楷模?楷模,大约在东汉时已见应用,意为“榜样、模范、法式”。模为范式,楷即标准。可北宋以后“楷模”两字却演绎出一段传说,多见于士人的笔记杂谈。大义是:楷模二字何以取木为义?因为“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余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若正与直,可为法则”。模木以正,楷木以直。只是周公之陵无迹可寻,四季四色的模木也是空传美名,不知何物。而孔林尤在,楷木如何?目前在孔林,尚有楷木遗迹及子贡手植纪念铭石,据传孔墓楷树为子贡守墓时亲植。孔子离世至今2499年,纵然当初子贡是亲植了楷树,恐怕也寿不至此了。笔者见过报道的活着的楷木最高寿是800多年,那也就是南宋时期的。
这手植楷木跟这黄连木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黄连木又名楷木、楷树。不过这个“楷”,音“jie”(音同皆),不读“kai”(音同凯)。真被搞糊涂了吧!这么说吧,即便子贡在孔子坟前植了楷树,它也不是楷模的那个“标准”!只能说明楷模一词,原本跟实际的树种没有关系,后人好事,望木生义,附会出美好传说,将楷树理想化了!然而,笔者还是相信子贡为老师守墓,确实植下木苗,也宁愿相信植下的就是楷木。因为楷木,树干挺拔,枝繁叶茂,木质坚硬,用途广泛,不管叫什么名字,完全可以作众树之榜样,就像夫子一样,受人钦敬,可为师表!
砖瓦红一色 立善有遗爱
在无锡城乡,楷木也是常见树木。尤其是深秋,楷木的色变是以橙红为主基调,比之其它色木变化丰富、叶色独特,一眼便能认出。而且,楷木较之其它色树色变来得慢,很多时候即便到初冬还是灿烂如秋。
此时确实已是冬意肃杀,它身旁的百年银杏已落尽秋扇,而这棵楷木却顽强保持着初秋的树色,雄阔且深情。1908年,这里叫城中二下塘,周边一片桑田。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此置地二十余亩,新建小礼拜堂——圣安德烈堂和钟亭,黄连木应当就是在这一时期栽植的。
1901年,圣公会郭斐蔚主教派遣麦甘霖牧师和华人朱葆元会吏来锡传教,创办锡金圣公会。翌年又派遣慕高文牧师偕同朱友渔会长、张子明会吏来锡正式宣教。圣安德烈堂后不存,而现址的教堂为1910年代初修建,旋即毁于电线走火,后于1915原址原样复建,1916年建成,命名为“中华圣公会无锡圣十字堂”。1941年“圣十字堂”为侵华日军所占领破坏,1945年抗战胜利后收回并修复。其后教堂历经多次整修,2006年在其西侧修建高30米的红砖钟楼和文化广场,2018年大礼拜堂又进行大修。这座基督教堂为哥特式建筑,整体外观为红瓦红砖红地坪,尖顶无梁,建筑主体高14.43米,建筑面积767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可同时容纳九百余人礼拜。鉴于其独特建筑风格与历史价值,1994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圣公会在锡传教的同时,较为重视公益,发展了一些医疗、教育事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创办了普仁医院。医院就在教堂之南,同样创建于1908年,现已发展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这一故事我们也曾说及,不再复述。
多数人或许已经说不清教堂的来龙去脉,对于偏角的一棵黄连木更是很少关注,而所有厚重的记忆唯有大树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