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以来在北京卫视和优酷连续播出的《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即将迎来大结局。无锡的家长们,您看了吗?通过这部剧,儿科医护群体的关注度得到提高,从今天起江南晚报连续聚焦无锡的儿科医护,聊聊“了不起的无锡儿科医生”。
人物对照
在剧中,演员陈晓和王子文饰演一对师徒兼恋人的儿科医生。
现实中,李全和邵芷茹则是无锡市儿童医院一对新婚医护夫妻。
观剧感受
哈哈,我发现了“不专业”
因为女儿女婿都是干这行的,李全的岳母认真在看《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李全和邵芷茹难有时间追剧,“我们只是看了一些片段”。只是这一看,就让邵芷茹发现了“槽点”——“有个片段是医生在给患儿做胃镜,很长的一个设备才刚伸到嘴巴里,医生就说怎么怎么样了,我在想,设备都还没有进去能看到什么?”
哎呀,那一刻感觉就是我
虽说电视剧的专业度有所欠缺,但是表达出的一些情绪还是能让李全感同身受:“有一幕是男主角捏着气囊推着病床急速前进,我也经历过类似的生死抢救,有共鸣。还有医生被误解,自己也亲身体会过,只是剧中展现的要比我遇到的夸张多了。”
专业提醒
谨防纽扣电池、磁力珠等杀手
邵芷茹工作时常接触到吞食异物的患儿,虽然自己还没有孩子,但她已经出于职业习惯特别提出对家长们的“重要切记提醒”。“小孩子大多顽皮,吞进嘴巴的东西也稀奇古怪,铁钉、硬币、钻戒、刀片、纽扣电池、磁力珠……”她说,“纽扣电池吞下后,内部腐蚀性的液体会伤害食管,前段时间就有一个小患儿,从宜兴赶送到我们医院,手术后置了两根胃管,很长时间不能吃东西。”家长一定不能让儿童接触到这些危险物品,一旦发生误吞,家长要保持冷静,立即停止患儿进食进水,及时送医院急诊。
聊天记录
为啥首期采访他俩?巧逢“主角光环”——相恋1000天的新婚夫妻
李全今年27岁,是南京医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研究生,读研的3年就在无锡市儿童医院跟从导师学习,今年是“在院工作”的第4年了。妻子邵芷茹今年25岁,是无锡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从外科轮转学习时互相听说过对方,到老师、闺蜜等等人脉关系的互相撮合,两人计划的低调恋爱最终还是没能“瞒”得住同事们,就在上个月两人刚刚成婚,“2020年12月21日是我们相恋1000天的纪念日”,这也太巧了,是新媒体时代理所应当自带的“主角光环”,而面对拍摄镜头、聊天式的采访,他俩最后不约而同地深情看着对方说出“我爱你”,羡煞旁人。
成为儿科医生以来遇到的最大压力是啥?——11个成人带1个患儿看病
接诊、早会、查房、沟通病情、检查、手术……李全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中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遇上手术加班到晚上七八点是常事。因为年轻,他并没有觉得压力来自这些辛苦,反而是一个“遭遇”,让他切身感受到了儿科医生的压力。“有一次,我发现接诊室里一下变得很挤,一问才知道是11个成人长辈亲友陪着1个小病患进来,我被围了一圈,顿时感觉压力真的挺大。”李全说,其实进来看医生有2个成人陪同足够,“全家出动”大可不必。
开展儿科医护工作最难的问题是什么?——儿科的形象别称叫“哑科”
说到儿科的特别之处,李全表示,选择医学方向时有些人对儿科有畏惧心理,主要是因为小朋友不会准确表达、比较难沟通。“孩子表达不舒服的方式就是哭闹,无法主诉,所以儿科又叫‘哑科’”。那如何搞定难沟通的小病人呢?李全表示,要与孩子做朋友,用平等的态度去沟通,取得孩子的信任后,他们就愿意配合治疗了。“孩子有时候是对未知的恐惧。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小朋友要拔钢针,拔的过程并不疼,小朋友害怕得又哭又闹,我安慰他先消消毒,2分钟后其实针已经拔掉了,小朋友还在问有没有开始。”
最近诊疗的这个患儿“历经艰险”——5楼坠下时病危,现在可出院
“感谢医生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和关怀。”张女士是即将出院的小病患的家长,她的孩子不慎从5楼坠落、走了一遭鬼门关。“重症监护室里住了11天,再转到骨科。孩子的情绪很不好,经常闹脾气,多亏了医生的全力救治和照顾,还耐着性子沟通、安慰,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他从早期不能动,已经恢复到基本都能动,剩下的就是回去休养,定期复查。原先,患儿担忧以后手不能动、脚不能走,担心不能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而哭泣,情绪沮丧。我们医生和他父母一起努力,不仅帮助他康复身体,更重要的是心理康复。”李全介绍说,这名12岁的患儿送医时全身出血情况严重,双踝、右腕、肋骨、骨盆、脊柱等十几处有不同程度的骨折,输血量达6575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2次。
已经开始“神仙爱情”——家中的不见面“交接班”好暖
夫妻俩都在医院工作,中夜班值班都少不了,因此李全、邵芷茹时常三四天见不上面,但他俩已经形成了表达默契和爱意的温馨举动。“比如我早上八九点钟下班,李全7点多上班,他会给我留言说水刚烧好,让我回去就能喝到热水。现在天冷,他会在上班走之前,先灌好一个‘暖宝宝’放在被窝里,让我回去睡觉可以暖和一些。”而如果邵芷茹下午4点多上班,她就会提前做好晚饭,等李全回来就可以直接吃,“虽然经常‘完美错过’,但我们心里都会挂念着彼此,这可能就是我们的默契吧。”
为无锡医疗事业发展招人打Call——扎根无锡,有爱有家有事业
正炫着爱情,李全微笑地看了一眼妻子:“等房子交付到手了,我们就算在无锡真正扎根了。”李全来自宿迁,邵芷茹是淮安人,都是近些年无锡大力引进医护人才时来到无锡的。李全说,每年医院都会去医学名校招人,没有地域籍贯限制,因此,很多非无锡籍的医学毕业生得以到无锡工作。邵芷茹所在科室的护士长说,近些年无锡市儿童医院的科室、病床数规模扩大,新增招的护士比例也在上升,“有成熟经验的老护士要分散带一带新护士,自然你就会觉得眼前老护士少了。”(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