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专版

当“乖孩子”突然“叛逆”,家长应该这样做

  “欣欣,妈妈跟你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咱们不跟那些坏孩子计较……”“够了!我不听!妈妈,我不想听大道理!”……这已经是一个月来刘女士母女第5次沟通失败。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护士长,刘女士的直觉告诉她“女儿的情绪不对”,于是带女儿去做心理咨询。

  “乖乖女”突然叛逆的原因

  竟是……

  欣欣是一名大二学生,幼时父母离异。欣欣被判给母亲,母女俩关系亲密。欣欣从小就非常懂事,性格温和内向,学习成绩好,一直是大家口中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直到上高中后,因外貌不出众,性格内向,欣欣与班上一些同学合不来,被几个女生“欺负”、孤立。欣欣报告过老师,但因未受到实质性伤害,老师劝解引导,但效果不佳。欣欣回家告诉母亲,想寻求帮助,但母亲和她讲大道理,让她和同学友好相处,不要闹矛盾。欣欣很伤心,认为母亲不帮自己,于是母女关系日渐紧张。

  考上大学后,欣欣的人际关系并没有改善。因欣欣学习成绩突出遭到舍友嫉妒和 “欺负”,并嘲笑她的外貌。欣欣再次向母亲哭诉,母亲却又讲了很多大道理,让她息事宁人。母女数次沟通无效,欣欣情绪濒临崩溃,她对母亲非常失望,不愿意再和母亲沟通交流。

  心理医生及时介入

  抚平受创内心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的包炤华医生在详细了解欣欣的情况后,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包炤华医生指出,欣欣性格内向敏感,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和母亲关系好,但其实是带着敬畏。因为从小父母离异,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导致欣欣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想法,一直按母亲、外婆“理想”的设定长大。高中时,欣欣被同学孤立,但母亲没有站在她那边,导致她不再信任母亲。大学再次遇到舍友“欺负”,母亲的行为又一次割裂母女间的亲密度和信任关系。在所有的不满越积越多时,欣欣的情绪终于全面爆发。

  孩子再“乖”,

  家长也需多关心沟通

  心理疏导过程中,包炤华首先肯定了欣欣的优点,鼓励她多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将想讲的话大声说出来,也让欣欣明白母亲让她退让并不是不爱她,而是为了避免她因为与同学起冲突,受到更大的伤害。欣欣明白母亲的爱后,开始与母亲进行坦诚的交流。

  包炤华提醒,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状态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该鼓励的时候鼓励,该指出错误的时候指出。当孩子受了委屈,除了指责孩子、讲大道理,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就轻轻地抱着TA、拍拍背,让TA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安慰,孩子愿意沟通,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孩子情绪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