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文 文 |
第一次踏足归房,如同走进一幅画里,静谧,恬淡,雅致,让人心生向往。
再一次拜访归房,时光已行走在秋的深处。这一天,阳光恣肆地倾泻着柔和的辉光,把树木和草坪映射得斑斓多彩。归房坐落于一个叫朱青庄园的中央,前后池塘环绕,东西两旁有大片的芳草地,稀疏的树木点缀其中,微风拂过,几片黄叶脱离枝干,飘飘摇摇落于草地,给园子平添了一份季节的厚重。
朱青庄园地处无锡东部三区县交界,远离闹市的喧嚣。
归房入口处,三角梅依然浓烈地盛放着,热情地迎接每一位访客的到来。归房约莫有200多平方米,原木色的书架高低错落,分隔出一个个温馨的空间,中间是一张宽大的长方形桌子,可以容纳20人看书或开会,我们几个在此落座片刻,悦享书屋浓浓的书卷味。临近中午,太阳透过屋顶天窗洒下柔和的光,驱散着初冬的微寒。屋内没有刻意的装饰感,给人的感觉倒像是去了某个有着年代感的老地方,室内的案几、窗台、镂空的书架层板上到处点缀着插画、工艺品、老物件,屋中央的横梁上,醒目地悬挂着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黑白艺术画像。眼眸触碰到这些智者的眼睛时,肃然之情顿生。
读书,是和智者进行隔空交流和对话。在书屋入口处的青砖墙上,醒目地刻着几行大字:当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陷入彷徨之际,最好的去处是书店。因为有书籍,我们不孤独。
书中还有暖意!比如此时,人间芳菲已渐次凋零,可是走进归房,依然可以在书中取暖。最是喜欢书屋内挨着落地玻璃墙的大沙发,厚实柔软,把身子埋在里面,点上一杯热腾腾的咖啡,一边是触手可及的一架书籍,一边是悦然明媚的一窗秀色,这时,仿佛有一朵轻盈之花在胸腔里悠然舒展,一时竟可以忘了山川日月。
归房是江苏省重点读书项目蒲公英悦享空间之一,也是港南村的农家书屋,目前有藏书8000册,其中6000多册由区镇图书馆提供。自今年5月份以来,已有100多个小朋友在这里办理了借阅卡,舒适幽雅的环境很受村民们欢迎。一些单位和团体还选择这里举办读书和团建活动,就在前两日,附近一家企业刚刚在这里举办过“道德经”阅读会,谈企业、谈家庭、谈人生,场面十分热烈。
身处归房,不由想起白居易的诗句:倦鸟暮归林,浮云晴归山。独有行路子,悠悠不知还。一个人在外奔波、打拼,累了,总想找个地方安放自己的身心。“心归之处,就是家园”女主人舒静一语道出了开设归房的初衷。
因为懂得,所以用心良苦。5年前,舒静和老公接手这个园子时,满目荒芜,归房所在处是饭店。为了让园子活起来,夫妻俩动足了脑筋,他们觉得,要让园子有灵魂和生气,必须要有内在的气质,这个气质就是文化和地域风情。于是,一些在过往无忧岁月里的记忆碎片被采撷到这里,一只老时光里的邮箱立于屋前,古朴的陶瓷工坊里随处可见极具年代感的长条桌、木桶、梳妆盒等,供一家人吃饭的地方砌着旧式灶台,灶膛被柴火熏得微黑,飘溢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屋外几畦长得正盛的菜园地旁是一处地窖,用来储藏农作物。这些伴随我们成长记忆的物件似乎早已过了时落了朽,但却曾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走在这里,就同穿行在绿苔滋长的原乡里,那泛着年轮涟漪的一砖一木和旧物什,让人感到熟悉亲切,勾起几许回忆与乡愁。
如果把老屋比作一本泛着年轮涟漪的书本,那么,归房就如夹在本子里的一张精致书签,也是园子的魂之所以。主人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园子,在这处小小的驿站体验岁月静好,邂逅一段美好时光。
忽然想起作家梅说的话:人生云水一梦,而我们就是那个寻梦的人,在千年的河上漂流,看过流水落花的风景。有一天老无所依,就划着倦舟归来,回到水乡旧宅,喝几盏新茶,看一场老戏。时间,这样过去,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