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锡城学校实施作业改革

分层作业、弹性作业更多了!

  新学期伊始,教育部就中小学作业布置提出明确要求引发关注和热议。锡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怎么看待?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作业布置方面有什么要求和新的尝试?连日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作业怎么布置,无锡早有要求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不仅控制作业总量,还要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系统化设计基础性作业。而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涉及到了作业布置问题,其中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受到关注。

  梳理发现,对于规范布置作业,无锡早有明确且详细的要求并贯彻落实。我市教育部门早在2017年发布的《无锡市规范学校管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专项行动方案》,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每日作业的总量和时间。其中还明确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方案还要求,学校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杜绝耗时长、动手难做、材料难找、过程繁杂的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市民盼落实政策不走歪路

  锡城不少家长为作业布置新要求叫好。一名中学生反映,她才上小学的弟弟经常以老师布置的作业发在了手机上为由从父母手中拿了手机玩。小学生家长杨女士坦言,因孩子年龄小,家长常会参与辅助完成比如手工、阅读等作业。她认为家长参与其中可以增加亲子间互动,但并不希望因此耗费太多精力。“每当被要求打卡、上传视频时,我就有了压力,兴趣也就少了。”

  随机采访中发现,锡城家长、教育工作者看待问题的角度虽有不同,但对作业布置的期待一致:减负。不少家长认为,新要求若是落实到位不止减轻孩子负担,也能减轻自己的负担。还有家长希望出台细则,对落实不到位的学校要惩治。也有老师表示,希望学校在规范落实要求的同时还需各方支持,比如对校外培训机构布置作业监管、把关,也呼吁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增加大量作业。

  在用手机布置、做作业的问题上,多位教育工作者认为应当一分为二看待。在东林小学副校长陈淼看来,老师没有通过任何方式告知学生应当完成的作业而只在家长群发布,是不可取的。如果老师已经告知孩子作业内容再在家长群里发布作业,能让家长及时知晓孩子的学习进度并起到监督作用。侨谊实验中学教务主任周冬梅认为,不能一刀切看待利用信息化平台布置作业,“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有利于激发孩子做作业的兴趣,关键在于指导好、管控好,不能把路走歪了”。

  锡城学校作业改革下功夫

  走访发现,我市不少中小学已经实施分层作业、弹性作业。部分学校在作业布置方面已经形成自身传统和特色。东林实验小学自2017年集结团队编写了与教材配套、满足学生深度学习需求的东林小学教育集团《素养表现测评与评价》练习册,还根据各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特点设计综合性、实践性强、时间跨度较大、每月进行一次的“长程式”作业。坊前实验小学自2014年起为每个学生印制了设有作业内容与作业用时、自我评价、家校寄语等栏目的《坊小家校联系簿》,由学校相关处室查看学生日常记录,已成为监测课业负担的一项重要手段。

  本学期伊始,我市不少学校开启了作业改革。侨谊实验中学的学生收到开学第一周的周末作业后高兴不已。每门学科的作业都只有一面8K纸,上面精炼涵盖了四部分:温故知新、典型示例、举一反三和融通慧学。周冬梅介绍,新学期侨谊实验中学以“侨中慧学单”为抓手,优化作业设计,控制作业量并提升作业质量。“一面纸里既有重点知识也有个性化呈现,还分了多个层次,”周冬梅介绍,“最后一部分是让学生把自己本周学习内容困惑之处、感受等记录下来,下周上交作业单后老师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也有利于优化作业和教学。以后这些作业单就是学生重要的复习资料了,有了积累以后我们还会运用到每天的作业布置中最终形成‘慧学簿’。”

  进一步优化作业的还有积余实验学校,他们在本学期建立健全作业量检查提醒、协调批改抽查机制,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中,要求任课老师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做好反馈和答疑。泰山路实验小学本学期将拓展作业形式,探索设计古诗演唱、数学小故事竞赛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作业,让孩子们有兴趣、高质量地做作业。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