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剪纸,犹如开在农家门楣、窗棂上的山花,无声而美丽。它们色彩缤纷、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美不胜收!欣赏着它们,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命形态;欣赏着它们,犹如在触摸着一个个非文字的灵光符号。它们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可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已远离了剪纸,他们被动漫吸引、被网络迷惑,他们似乎已无暇顾及剪纸艺术之美!“画中若有戏,百看也不腻”,这是不少民间剪纸艺术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个文化的传承者,我为何不能找几幅“有戏”的剪纸作品,让同学们也与民族传统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呢?况且很多的剪纸作品本身就是看图习作的绝佳素材。
一、欣赏“双喜”,领悟方法。
一对充满喜气的“红双喜”,可是艺术家们为何还要以喜鹊和梅花作点缀呢?这里面又包含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欣赏剪纸作品,不仅要看清上面的事物,还要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谐音文化,“喜上眉梢”之意;青梅竹马之意。原来,“双喜”背后有传奇故事:
明代书生方明秋,赴京赶考经过苏州,见一大户人家悬联招亲,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方一时对不出,便去京城赶考。进了考场,一看主考官出了一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方不假思索,用路上看到的招亲联为对。主考官惊其才华,取为进士。回经苏州时,见招亲联仍在,于是又以考官出的联相对,被招为快婿。就这样一副对联成就了方明秋两桩人生美事:不仅“洞房花烛”,而且“金榜题名”。结婚那天,他并排写了两个大大的“喜”字贴在自家门前。据说,结婚时贴双喜,就从他这儿开始。
二、打开思路,学习表达。
以“小老鼠上灯台”为例,具体指导。
1.打开思路——
一篇文章会有中心,剪纸作品也一样,自然也会有个主题。看看这幅作品,想一想它传达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这七只偷油喝的小老鼠,它们是和葫芦娃一样的七兄弟,还是老鼠家族的七名敢死队员?如果是七兄弟,那个冲在最前面的是谁?最上面的那只老鼠,是尝一小口油呢,还是会喝个不停,下面的老鼠们又会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表达——
(1)故事,可以从哪里讲起呢?
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讲述,如“最近,老鼠王国闹起了饥荒……”这是事出有因;我们也可以按照插叙的方法来讲述,如“看着一个个迫不及待爬上灯台的儿女,鼠妈妈禁不住一声叹息……”;我们甚至还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来讲述,可以这样开头:“喵!”的一声猫叫,撕碎了寂静,也泼灭了鼠辈们嗜油的热情!
(2)故事里,“我”可以是谁呢?
“我”,可以是老鼠,开头就可以说:“最近,我们鼠国闹了饥荒……”;“我”,还可以是老鼠家族里的鼠爸爸或鼠妈妈,刚才的那句话,就可以说:“看着一个个迫不及待爬上灯台的儿女们,我不禁一声叹息……”;当然,“我”还可以是躲在角落里的一只猫,我们就可以这样说:“‘喵!’我一开口便撕碎了夜的寂静,也泼灭了鼠辈们嗜油的热情!”
3.剪纸作品是静止的,可是想象却是灵动的。每一幅剪纸作品里都隐藏着一个生动而又精彩的故事。剪纸作品只是一个凝固了的瞬间,只是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幕罢了,它一定有起因、经过和结果,相信大家的想象一定会让它变得丰满起来,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小老鼠上灯台
一天晚上,一只饥饿的小老鼠被大王派出来觅食。它东寻西找了好半天,也没有找到一丁点可以吃的。此时的它已饿得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正当它无计可施之时,突然它那灵敏的鼻子嗅到了一股香味。对!那应该是油的香味!它抬头一看,只见客厅中间的八仙桌上一盏玲珑剔透的双层油灯正默默地燃烧着,那浓郁的香气便是从那儿弥漫开来的。看到这儿,小老鼠心中不禁窃喜,它恨不得现在就爬上去喝个够,但一想到大王的命令,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赶忙回去报告喜讯。
鼠大王听后欣喜若狂,赶忙召开家庭成员偷油工作动员会。它拍着那个立了大功的小老鼠的肩膀说:“你为我们找到了最好的食物——灯油!那可是上好的补品。下面就让我们去尽情享受,好不好?”众老鼠齐声叫好。鼠队浩浩荡荡朝目的地进发了。
来到灯台前,小老鼠们一个个必恭必敬地列好了队,其中一只老鼠走出队列,诚恳地说:“大王,您为我们老鼠家族费尽了心思,熬白了头发,这次您一定得先来品尝,这是大伙的意见,您千万不要推辞!”众小鼠也随声附和。鼠大王一听正中下怀,便虚情假意地说:“既然大伙儿这么盛情,我也就不推辞了。不过我只尝一小口,大家就按现在的队列一个接着一个,千万不可乱了秩序……”话没说完,它已爬到了灯台的第一层上。
只见鼠大王三下两下就爬到了灯台的最顶层。它不喝倒没什么,这一喝起来还真没完没了,完全忘记了那些排在自己身后的子民们。也难怪,那油也实在太香了,再说它也好久没有享受过这样的美味了。下面的老鼠一个挨着一个扒在灯柱上,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只好眼巴巴地望着大王喝。也不知是它们心中担心那点油被喝完了,还是埋怨大王言而无信,又或是它们累得难以忍受,这些老鼠们都不约而同“吱吱”地叫出声来。
老鼠们的叫声把正在沉睡的主人惊醒了。他透过门缝看清了眼前的一切。他连忙学着小猫“喵喵”地叫了两声。众鼠一听,忘记了喝油,一个个吓得腿脚酥软,动弹不得。正因为有了这一幕,才有了后来的民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只狸猫来哄你。”
(无锡市峰影小学 六年级 吴艾文)
李争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无锡市峰影小学校长,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各级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七次;“七彩语文杯”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优质教育资源送教下乡活动主讲教师,全国名师大讲坛特聘讲师,江苏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先后赴山西、河南、安徽、浙江、四川、山东等地执教公开课、示范课、讲座百余场次;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爱尚作文》,《名师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分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