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和煦的春日,正是适宜爬山的好时节。爬山人多了,意外也随之而来。近期,无锡市急救中心先后接到7起爬山引发的急救呼叫,除了最常见的摔伤、骨折,还有晕倒、急性过敏发作的患者,其中多数还是青壮年。
多名市民爬山中遭遇突发情况
“一名老人在半山腰跌倒,左腿无法动弹。”近日城中急救分站接到任务,石门路与惠钱路的山路上,一名老人在下山时不慎跌倒在地,左腿疼痛难忍。急救小组三人迅速赶往事发地点,背着负压气垫固定装备和药箱等沉重的急救设备到达患者身边,初步判断老太太为股骨干骨折,立即给予骨折固定,快速检查了各项生命体征,所幸均为良好。“下山路上全是碎石和泥土,加上沉重的急救装备,在热心市民的协助下,我们走了30分钟终于将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到医院”,城中急救分站急救医生黄晓鸣说。
春季爬山等户外活动增加,不仅外伤、骨折的患者增多,其他突发情况也较常见。4月18日,一名45岁的男子在爬山过程中头晕、出汗,先后两次出现意识不清,每次大概持续3分钟。“患者有高血压病,平时不怎么运动,当天是陪老母亲爬山,没想到老人没问题,他却晕倒了。”前往现场急救的北栅口分站王祥铎医生说,当时患者出汗很多,血压低,很快被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不久前,钱桥分站的急救人员还接到一名34岁的青年,在惠山森林公园爬山时出现全身皮疹,皮肤泛红,意识也不太清楚,现场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后被送往医院。
多种因素会引发运动意外
“春季本来就是过敏高发的季节,在爬山、踏春时一些人接触到过敏原,发生过敏的几率就会增加。”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冯朝霞说,这名34岁的患者就是典型的过敏表现,除了表现为皮肤症状,有哮喘疾病史的人群还可能哮喘发作,这些情况在急救案例中都很常见,有过敏史的人群在户外活动时接触到相关过敏原后,易诱发过敏突然发作,要引起重视。另外,做爬山等运动时要“跟着感觉走”,在身体状态好的情况下去运动,特别是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群,应循序渐进,“如果平时不运动,就想一口气爬到头茅峰,身体可能适应不了。”在急救人员救治的患者中,一名17岁的少年爬山30分钟出现双下肢乏力、出冷汗等情况,医生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剧烈运动后电解质紊乱引发的,因此建议运动中带好运动型饮料,运动前适量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等情况。
王祥铎介绍,近期救治的因爬山引发疾病的青壮年挺多,这部分人群或平时缺乏锻炼,或有基础疾病。比如上述45岁有高血压既往史的患者,初步判断就是由于运动后血管扩张,大量出汗后血压低,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症状。他提醒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人群,应格外关注自身身体状况,运动中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