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5月14日,“厚植指尖文化 盛放民艺之花”剪纸艺术展在河埒街道北桥社区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内正式开展。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被精致地装裱在画框内,分为“百年传承”“民俗风物”和“家国情怀”三个主题篇章进行展示,其中既有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议会址、南湖红船等党史标志性建筑的作品,又有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清名桥、无锡市徽等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无锡人文风俗的作品,还有雷锋精神、抗疫精神等弘扬廉政文化、家国精神的作品……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引得参观者啧啧称奇。而这40余件作品均出自无锡市非遗剪纸文化传承人冯钻荪之手,她已从事剪纸60多年,一生都在追寻剪纸艺术的奥秘。
一把锋利的剪刀,一叠鲜艳的红纸,一双灵活的手,眨眼间,一个党徽图案就跃然纸上。在冯钻荪的示范指导下,现场不少参观者也跟着冯老师体验了一把非遗剪纸的魅力。剪在纸中游,纸在剪中变,仅需片刻,灵动的树叶、活泼的兔子、可爱的大阿福……“小时候,我无意间看到家里的老人在剪纸,那花花绿绿的彩纸一下就吸引了我。”自6岁那年对剪纸“一见钟情”后,冯钻荪就开始跟着父亲冯士荣学习这门手艺。“我们家并不富裕,那时候红纸都是一种奢侈品,我就用糖果纸、绣花纸、边角料来练习。”冯钻荪一边熟练地操控着剪刀在红纸上游走,一边回忆往事,“剪纸看着简单,但要剪好可得下苦功。你看看这些针眼一般大的镂空,我会用剪刀头一点点剪圆。”手指上都是被剪刀戳破的口子,冯钻荪就贴上创口贴继续剪,经常一剪就是一整天。
正如名字中的“钻”字,冯钻荪做事也有一股“钻”劲。看到一幅好画能站着细细揣摩几个小时;灵感来了,就放不下手中的剪刀,一坐就是一整天;为了琢磨如何把花样剪得更好看,能一晚不睡;对于稍有瑕疵的作品,就算花费了再多时间,她都会毫不手软地撕毁,重新来过直至完美……冯钻荪早已把剪纸当成了自己的生命,数十年来从未懈怠。靠着这股“钻”劲和60余年的锲而不舍,冯钻荪形成了细腻、逼真、自成一体的剪纸风格,作品屡屡获奖。她的部分作品被无锡泥人博物馆收藏,大型剪纸《虎》等5件作品被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
冯钻荪的作品内容和风格也紧跟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一颗爱心,两个翅膀,就是盼望着他们早日归来,这里的长寿桥是希望他们平安……这幅作品送给咱们的英雄无锡援鄂医疗队。”“这是党各历史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把这12幅作品赠给社区,希望让传统的剪纸文化为社区党建增添新的魅力。”“都是邻里乡亲,能帮你剪点喜字,我也沾沾喜气!”……从家国大爱到敦亲睦邻,作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市非遗传承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冯钻荪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努力将传统的剪纸技艺化作一股文化力量传承下去。(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