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从定位导航系统到气象预警

航天技术影响日常生活

  从定位导航系统到气象预警,航天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影响着每一个人。在此次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上,细心的市民发现了不少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

  从卫星定位到农业智能化

  在无锡卡尔曼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的展览空间里,挂在墙上的一封感谢信颇为醒目。这封2018年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所发来的感谢信,充分肯定了卡尔曼在遥感30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中所做的科研工作。遥感30号卫星提供定位定轨系统,是无锡卡尔曼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后的第一笔业务,这套系统从研发开始到最后产品定型仅仅用了不到50天的时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卡尔曼自主研发设计的电源芯片、存储芯片、导航芯片等已应用于创新五号、视频卫星、光学B星、光学D星等多个型号,目前公司宇航事业部已具备了星上导航通信类系统应用开发能力,所研发的天基增强系统、定姿系统等均已完成相应设计,准备发射。

  值得一提的是,卡尔曼创造性地将北斗卫星引入农业领域,催生了“北斗+”的应用新模式。自主研发的北斗无人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采用航天航空领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差分技术获取农机的厘米级高精度位置信息,实现农机自动沿规划线路精准作业,从而提升农业耕作效率。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助力中国农业智能化。接下来,卡尔曼将基于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农业生产等设施上研发定位和控制技术和装备,提升制造、物流、服务、农业生产等领域设施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填补我国观测空白

  千里之外的台风如何预测其走向?偏僻区域如何进行气象观测?在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上,市民看到的小型无人机载下投探空系统能够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通过探空吊舱全自动投放下投探空仪,对目标任务区域垂直方向的大气温、湿、压、风速、风向等要素,完成不低于8千米海拔高度自上而下实时的探测任务。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军事、人工影响天气、特殊气候环境科学研究等领域,主要用于复杂地形、偏僻区域、灾害天气、高原、海洋以及台风观测。

  作为国内海空一体化探测技术的领先者,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机载下投北斗探空仪,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可以直接机动地进行长时间探测,以提供第一手实时、详实的气象资料。结束了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三分之一无人区国土至今没有手段进行业务气象观测的尴尬历史、解决了我国广阔的海洋没有手段进行业务气象观测的局面。

  去年8月,中国气象局选用大型无人机,开展海洋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对今年三号台风“森拉克”的外围云系进行了CT式“扫描”。无人机将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机载下投式探空系统带入目标空域的指定高度,在1万米高空完成30余枚下投式北斗探空仪的投放,向地面传回了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重要的观测数据。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标志着我国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海洋、台风综合观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在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海洋综合观测领域的空白。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