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忙搬家的事。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出了当年的高考准考证,转眼都快20年了。
高考我考了两次,所以准考证收了两张。
时光倒回2003年,那是考试时间提到6月份的首次高考,也是五年“3+1+1”模式的起始,又碰上了非典疫情,还考了一次全省平均68分的“最难数学卷”……
6月就高考,当然是为了避开酷暑。对于这个安排,大家倒是都挺开心,并没有谁因为少了一个月的复习时间而焦虑。因为在寄宿制的学校,非典疫情也没有给备考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除了不能出校门,以及延期了的“五一”假期。好在到5月中下旬疫情就过去了,体检、考试,流程一个都没耽误。
但是拿到试卷开始做题后,发现难度超乎想象,数学尤甚。一场考试下来,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是懵的,看着题目恍惚起来,仿佛并不是坐在高考的考场。结束考试看到等在校门外的老爸,立马就要哭出来……至今,网上还能查到“2003江苏高考变态数学题”的相关消息。
虽说“要难大家一起难”,但我的心态到底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最终那年二本都没考上。咬一咬牙,决定复读。
2004年第二次参加高考,不期而至的简单。这年江苏第一次自主命题,高光应该在作文吧——“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谁不说一句江苏高考如此诗情画意。后来回想,得分比预估高出10分,大概率是在作文上。
说起来可能是:身处其中,艰难困苦;一旦回首,感慨万千。高考结束了,人生才刚刚开始。 (康臣)
话题#日常小确幸#:生活中那些细碎而不起眼的事物,或许正以治愈的力量,给你简单纯粹的满足。记录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