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一年到头,能吃到咸鸭蛋的机会不少,4月的青团馅里、中秋的月饼馅里,过年酒桌上的冷盘,不都有这种蛋嘛。
但在端午吃上一个,却是正经习俗。经盐水腌过的鸭蛋黄格外的红润,煮熟后配齐苋菜、大虾、红烧黄鱼等“五红”“五黄”一顿下肚,便有了趋吉避凶、安度“恶月”的神奇力量。古人如此信奉着,今人也依旧沿袭。
咸鸭蛋是吃食,也是件玩物。过去,大人会用五色的丝线编成好看的网络子,放个青白的鸭蛋在里头,往孩童的脖颈上一挂,讨个健康吉利。
鸭蛋壳硬实,也能刻刻画画,做成工艺品。顶有趣的玩法,要数作家、高邮人汪曾祺的“萤火虫灯”。小心剥开鸭蛋一头,掏出蛋白蛋黄吃掉,然后把内里清洗干净,待晚上捉一只萤火虫放进去,开口处蒙上细眼网布,就能当小夜灯玩了。
如今萤火虫难觅,人也不应困住它们短暂的虫生来玩乐。不如稍稍改良,将鸭蛋壳布置成个小小鸟巢,挂于屋中,也挺有劲的。
(@yvonne的小森林)
话题#巧手DIY#:日常可能性,审美新情趣,巧手一双,DIY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