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梦中谁寄传彩笔

读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

  | 李霁泓 文 |

  知道陈春成,是因为在刷微博时偶然看到了一条趣闻,说高晓松看了陈春成的作品后问出版社要了他的联系方式,“一个人背着包翻山越岭”,在下雨的泉州打着摩的去找他。微博里瘦身成功的高晓松,躲在摩的师傅身后的自拍兴奋中带着羞涩,竟和任何一个即将见到偶像的粉丝别无二致。

  好奇心立刻冒头,即刻下单买书。书看完了,心中颇有不尽之意。总觉得这么美好的文字不能白看,看完还是得写点什么以示珍重。

  根据陈春成的自述,书中收录的小说写于2017年初秋到2019年夏天。当时陈春成住在一个叫武夷花园的地方,临街有一处小广场,黄昏时他常在广场边的石凳闲坐。有时拿瓶黑啤,在渐暗的天光下慢慢地喝,开始胡思乱想。语句在他脑中飘拂,四周的人群楼厦化为乌有,作家浸在一种兴奋又迷蒙的状态中,渐渐窥见故事的脉络,乃至细部的词语。然后是漫长的散步,骤然的动笔,历经得意和不舍,修改和再次修改,纠结和纠结后的舒心。陈春成说这样的状态在那几年中经历了多次,而那是他生活中最接近自由与狂欢的样式。

  陈春成创作的过程让我想起苦吟的李贺,幸好后来看到了陈春成的照片,非常健康明朗的一个男生,并没有任何单薄佝偻的样子。放心之余也更加好奇,他文字里那些闪烁在童话般场景中古老的魅影,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陈春成的想象力可谓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小说集同名开篇《夜晚的潜水艇》的主人公陈透纳就是这么一个奇才。想象力让他老是处在一种神游物外的状态,可以在莲蓬里睡觉,到云端游泳,能一边挨老师的骂一边在太空里漂浮。

  陈透纳的身上无疑有着陈春成自己的影子。他自述“小时常把房间想象成潜艇,睡前在海中漫游一会。潜艇打一束细细的光,照见海底的山脉与沟壑……大家都睡熟了。潜艇悄无声息地穿行而过。微量的恐惧让被窝更舒适,增添了睡眠的香甜。”这完全就是小说里的情节啊。

  陈春成笔下难以割舍的乡愁、无尽渴望的亲情以及舍命追逐的自由,都是淡淡的叙述却有着厚重的底色。奇就奇在,再老成的曲笔都难掩他特有的少年感,所以那些时空交错、人神(妖)杂处、魔幻现实的场景往往都带着童话色彩。汉语到了陈春成这里,真的有了不一样的质感。

  陈春成的文风是一种很奇妙的杂糅,从中你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拉美文学、道家玄学相互交错的影响,也能品出从汪曾祺到博尔赫斯到阿城的味道,故事里的人们虽然执着之物各有不同,但心中固守之道却几乎一样。不论是写作(《传彩笔》)、酿酒(《酿酒师》)、红学(《红楼梦弥撒》)、铸剑(《尺波》)还是音乐(《音乐家》),这些主人公无一例外都舍弃了尘世的名利。他们用生命追寻或者说验证的纯粹的美恰恰无法展露在俗世面前,也注定得不到世人的理解。

  《裁云记》里的“我”也追寻着不同门类的学问,并警惕着陷入学问的“无穷洞穴”之中。“我”先是研究海洋古生物学,接着又研究建文帝的去向,后来又试着了解永动机的原理,可是每次都是到了渐入佳境的时候就吓得退出,因为再研究下去,“我”就陷入这些洞穴之中,终生无法脱身了。虽然“我”不敢轻易走进任何一个洞穴,情愿在冷清的山上做一个裁剪云彩的工程师,但“我”的内心无疑是深深认同这些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和技艺中的人们的。

  说到工程师这个职业,不但在小说里是 “我”的社会身份,也是陈春成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正式工作。看了他的简历才知道,土木工程专业的陈春成,大学毕业后做过一年地铁工程,参与建设了无锡地铁的两个站台和隧道,后来定居泉州,从事的工作和园林工程沾点边,业余写写小说。先是有一位娘子关电厂工程师刘慈欣,业余写写小说就写出了《三体》,现在又来一位业余写写小说的工程师陈春成,工程师职业的文学含量也实在是太高了一点吧!不知道在哪里可以问到陈工参与的那两个站台和隧道,我这个无锡读者可以不必像高晓松那样专门跑去泉州,直接去地铁就可以来一次非常有陈春成时空特色的致敬了。

  《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 著,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9月出版,定价: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