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本报A3版“网事悉心办”栏目报道了蠡湖香樟园小区因垃圾分类引发业主不满一事,目前,该小区的整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从2019年9月1日出台《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至今,无锡垃圾分类工作将满两年,这项工作的成效如何?6月10日,“网事悉心办·小江观察员”进行了探访。
探访
居民习惯已养成
10日18时刚过,滨湖区嶂山碧院小区的垃圾投放点,养成分类习惯的居民陆陆续续提着垃圾袋过来。虽然没到投放时间,工作人员还是示意居民将垃圾从一旁的小门放入投放点内。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嶂山碧院是从今年元旦之后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投放的,投放工作还处于过渡期,因此即使是在规定时间外投放垃圾,工作人员依然会进行指导分类。
18时30分,投放点开始“营业”,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也越来越多,有的居民将手中已经分好类的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有的居民则将一大袋垃圾递给分拣员,由分拣员进行分类投放。19时左右,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越来越多。
同样成效显著的还有住友家园小区。10日晚8时多,陆续还有居民过来投放垃圾,有的居民还会询问部分垃圾该怎么分类。孙蒋社区党委委员朱俨告诉记者,住友家园是去年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目前已经是社区的一个示范点:“居民的支持很重要,我们计划到今年底,社区实施四分类的小区达到90%。”
变化
环境变得更清爽
“比以前要远一点,但是环境变好了。”嶂山碧院的居民刘阿姨表示,以前,居民楼下就摆着垃圾桶,扔垃圾确实要方便一些,但是垃圾经常满溢。“现在这样清爽多了,而且小区有四个投放点,不会特别远。几个分拣员做事很认真,我们肯定也要支持。”据介绍,嶂山碧院小区自从实施垃圾分类投放以来,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小区的精准投放率从80%提升到了90%以上。
居民薛老伯是上海人,住在嶂山碧院小区。他看着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一步步提高:“以前垃圾桶放得到处都是,方便是方便,但是环境不行,我老伴不愿意来这里住。现在环境好多了。”
数据
处置能力提升大
据统计,2020年全市共建成248个小区四分类小区,其中建成区208个,农村地区40个。同时制订《无锡市区生活垃圾“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小区退坡补贴办法》,按照退坡原则,三年内分区域、分层次对小区定时定点投放设施建设予以奖补。
无锡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6月起,由市城管委办公室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考评,从全年考评结果来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从低位徘徊向上升态势转变。目前,江阴、宜兴市建成区分类投放设施已实现全覆盖,市区定时定点投放小区也按期超额完成。当年度全省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考核,无锡名列前茅。
同时,各级各类单位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全市已实施分类单位共计1617个,各级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已全面实施分类。建成胡埭、新桥、湖滏等15个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宜兴市环太湖重点区域18个街镇、21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全覆盖展开。
在垃圾分类收运方面,截至目前,全市投入使用有害垃圾收集车14台,可回收物收集车63辆,近两年收运有害垃圾137吨,可回收物2186吨。同时,去年市区新采购居民厨余垃圾运输车辆52辆。目前,全市可日收运处置餐厨废弃物565余吨,易腐垃圾60余吨。
记者了解到,除了分类收运,我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也在逐年提高,随着锡东电厂和惠联电厂提标扩容项目于今年全部建成投运,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0850吨/日,实现全量焚烧。继2019年无锡惠联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投入运行,实现了市区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零的突破”后,去年江阴、宜兴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相继建成,日处置量分别达80吨/日、100吨/日。经过两年努力,全市6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布点建设于去年全部完成,基本补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不足的短板,资源化处置能力达180万吨/年。
随着惠山区、梁溪区两个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先后落成投用,可回收垃圾也有了好去处。梁溪区城管局环卫科负责人胡斌表示,随着可回收垃圾的妥善处置,垃圾的收集体量有了不小的降幅,“今年每天的垃圾收运量同比去年降低了大约有20%。”胡斌介绍,目前,梁溪区可回收物智能箱体已经完成全覆盖,接下来还将构建和完善整个收运体系,做好四分类的收运工作。
顽症
乱扔垃圾禁不绝
此前,“网事悉心办”栏目报道了蠡湖香樟园因为垃圾分类引发矛盾一事,投放时间短、投放点少、卫生差等引得居民吐槽不已。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其实并非个例,今年一季度,市城管部门在对市区161个定时定点小区的暗查中发现,总计79个小区发生恢复原有收集点位(或收集容器)和分类指导员减配等现象,尤其是主城区很多街道缺少长效管理机制,导致部分小区分类收集屋处于关闭闲置或敞开乱投状态,而周边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和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信心。
“对小区居民来说,投放点为什么建在我家旁边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胡斌介绍,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在建设过程中邻避效应明显,居民经常以破坏绿化或环境、影响房价或风水、属于违法建设等理由进行投诉阻挠。由于缺少必要的合法性文件支撑,工作推进颇为不畅。
当下正是全面推进定时定点投放的时期,但是从市城管局了解到,在厨余垃圾收集车辆已配置到位的情况下,除新吴区外,市区大部分地区仍未落实分类收运和“一日两清运”,混收混运现象屡禁不绝。同时,有害垃圾收集暂存后的后续处置仍不到位,宜兴市目前仍将收运的有害垃圾暂存在归集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收运体系不完善导致的,此外,还有执法保障不足,如在开展定时定点投放的小区中,不少小区存在住户在非投放时段将未分类的垃圾随意丢弃在路边或收集房外的情况,对于面广量大的乱扔行为,社区和物业疲于应付,执法保障犹显不足。
建议
投放方案须灵活
各个小区的特点不同,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据了解,经开区太湖街道的山水湖滨是实行四分类的小区,该小区在按照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开展分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自身特色的投放方案,根据小区人车分流的特点,在地面和地下车库分别设置了投放点,进一步满足居民投放垃圾的需求,并配备自动清洗机,提高了清洗效率。
崇安寺街道金鼎广场则针对小区业态多元化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灵活调整投放时间,并配备易腐垃圾自动降解设备实现就地处理。制定易腐垃圾投放激励政策,根据投放准确次数累计积分兑换礼品,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小江说两句
无锡实施垃圾分类即将满两年,这两年里职能部门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三大环节持续发力,基本形成一套符合无锡实际的建设标准、分类模式和考核机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定时定点小区回潮、投放设施邻避效应明显、执法保障不足等问题。
垃圾分类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在垃圾分类的新时期,每个人都是“当事人”。既需要职能部门不断制定和完善各类保障措施,加强监督和监管,同样需要市民积极参与,特别是观念的转变、习惯的养成,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全社会的共识。
(晚报记者 甄泽/文 李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