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念楼)“6·18”购物狂欢节要来了,不少网友购物车装满了,钱包准备好了,就差“剁手”了。昨从市反诈中心了解到,市民买买买的时候也是网上骗子特别活跃的时段,要警惕各色冒充客服的诈骗。
随着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在日常生活中日益普遍,涉及购物类的诈骗常年处于多发状态。尤其购物节前后,网友兴奋地连连下单,骗子则兴奋地不停寻找目标。民警提醒,有一种骗局容易出现在购物之前,网友货比三家寻找中意的店家时,一旦被低价吸引进入私聊状况,以为捡到了便宜,便往往是受骗的开始。请注意网购一定要在正规的购物平台上进行,警惕那些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不要随意点击“卖家”发过来的任何链接,也不要听信对方诱导或贪图方便而“跳出”正规平台交易,因为在第三方约束下交易会更有安全保障。
老老实实在正规购物平台买完心仪物品,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还没有!民警指出,更常见多发的骗局就是出现在网友购物之后,从此前受理的相关警情来看,有三种类型的诈骗特别需要小心:
第一种是退款诈骗。骗子通过不法途径获得受害人网购订单信息,然后冒充网店客服联系受害人,谎称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骗子通常会主动提出退款,甚至承诺退一赔三,引诱受害人点击“退款网页”输入个人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手段是店家表示多退款了,让受害人把多余的部分返还。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实际上账户上多出来的余额是动用了受害人的支付宝备用金,也就是一种小额借款,这本就是受害人的钱,并不是所谓店家支付的。
第二种是取消会员诈骗。骗子继续冒充网店客服,称因为误操作将受害人设置为“VIP”“会员”“批发商”等,如果不取消每月将收取一笔高额费用。一旦受害人想要取消“会员”,骗子就会一步步诱导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第三种是包裹丢失诈骗。骗子冒充快递客服,以包裹丢失、被扣押等为由,提出给予受害人赔偿,一步步忽悠受害人网上借款或提供个人信息,再把账上钱款转走。
“接到所谓客服的电话,第一时间应该联系官方平台和店家核实。”民警表示,通过电话等其他途径联系退款事宜等都存在猫腻,市民不要被对方绕进去。而且网购退款都是钱款从平台上原路返还,根本不需要密码,“所有要求提供密码和验证码的,都是骗子”。提醒网友切忌轻易点击“客服”发来的不明链接和二维码,或随意下载陌生APP软件,不要为了几倍赔偿心动,也不要相信任何所谓的“安全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