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天下

中国人首次进入 自己的空间站

3名航天员进驻 天和核心舱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新华社)

  海外盛赞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中国对太空的探索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法国航天问题专家菲利普·库埃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为人类了解周围世界、宇宙乃至人类本身作出了贡献。”

  ——俄罗斯著名航天科普工作者维塔利·叶戈罗夫

  “中国在航天领域付出巨大努力,成功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空军大学副教授阿里·萨鲁什

  延伸

  中国空间站背后的“奥秘”——

  为何只飞400公里高?

  太空WiFi怎么用?

  “太空家园”建设分为几步?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空间站建造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计划2022年前后完成。

  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任务,包括天和核心舱发射、2次天舟货运飞船和2次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空间站完成建造后,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以及我们开始建造的中国空间站。

  众所周知,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而一般太空实验所需要的接近真空的环境、无云层遮挡的望远镜观测优势、近乎无重力的实验条件等,400公里高度都可以满足。

  此外,这个高度设置,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

  太空WiFi怎样和地面通信?

  据悉,空间站核心舱上已经植入了WiFi,这可以大大提高航天员工作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空间站和地面通信主要依靠地面测控站、数传接收站和天链中继卫星,其中天链中继卫星能保证不间断通信。

  2008年至2012年,我国先后发射天链一号01至03星,三颗卫星组网运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对中、低轨航天器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2016年,天链一号04星成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与01至03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2019年3月,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发星。它与天链一号卫星系统相互兼容,使我国以数据中继为特征的天基通信基础设施在传输速率、服务数量、覆盖范围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