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助推乡村振兴31个法庭 探索“无锡经验”

  本报讯 近日,全市法庭工作会议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会上获悉,目前我市已有城区法庭10家、乡村法庭15家、城乡法庭6家,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运行高效的法庭布局体系。

  法庭是法院最基层单位,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推进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最前沿。2019年至上月,全市法庭共受理案件123735件,审结113243件,收、结案数分别占同期基层法院民商事案件的54.14%和55.17%。

  近年来,无锡法庭主动适应地方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全力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法院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作品牌,成为展示无锡政法形象的“金名片”。荣获全市优秀人民法庭的宜兴法院丁蜀法庭,联合镇司法局、派出所建立多方联动参与社会协同治理的“陶都模式”,构建起“立体式”的纠纷防控和化解体系,2020年该院运用“陶都模式”前端化解纠纷2635件。滨湖马山、太湖法庭在景区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建立简易旅游案件快立、快审机制。江阴法院发挥全国优秀法官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华士法庭设立“陈教智法官工作室”。宜兴法院发挥人大代表、“乡贤”作用,在西渚镇白塔村设立以全国人大代表冠名的“欧阳华调解工作室”,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会上下发了《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出17条具体举措,通过妥善处理涉农纠纷、精准提供司法供给、依法保护乡村企业合法权益,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探索和创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无锡经验”。 (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