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天下

巴掌宝宝顺利出院 妈妈初见不敢摸

  家住株洲醴陵市白兔潭镇的彭金娥,怀孕27周时早产下她的女宝宝后不得不与孩子分开,由于早产,女宝宝出生时体重仅750克,只有成人的巴掌大,经过71天的医护治疗后,女宝宝近日顺利出院。

  记者致电彭金娥,她正在接待前来看望女儿的亲友。一家人给孩子起名叫廖毓菲。“我想让她健康长大,学唱歌跳舞,去表演上电视。”彭金娥说。

  出生时只有成人手掌大

  31岁的彭金娥家住株洲醴陵市白兔潭镇,丈夫在周边务工。两人第一胎是个男孩,今年9岁。去年10月,彭金娥如愿怀上二胎,满心欢喜。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4月7日,怀孕仅27周的彭金娥出现腹痛和流血症状,送医后被诊断为可疑胎盘早剥,随时可能早产。她还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当日21时22分,在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彭金娥早产娩出一女婴。

  “看起来特别小,成人手掌那么大。哭声微弱,奄奄一息的样子。”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王平介绍,在医学上,早产儿的孕期下限定在28周。该患儿孕期低于28周,为极早早产儿,出生后最低体重只有750克,且全身青紫、气急、呻吟、口吐白沫、呼吸费力,病情十分危急。王平和他的团队立即奋力抢救。孩子脱离危险后,待在新生儿科保温箱中。

  不会吃奶只能用鼻饲一滴滴喂

  “早产儿都要经历几大难关,首先是呼吸关。”王平介绍,患儿的各个器官尤其是肺部发育极度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医院进行了气管插管并注射了肺表面活性物质。几天后,小宝宝顺利渡过呼吸关。

  接下来,由于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发育不成熟,患儿还面临感染关、喂养关、营养关等。医院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此外为了帮助小宝宝闯关,新生儿科专门组建一支特护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

  “面对早产儿,每项操作要小心翼翼。”新生儿科护士长李新凤说,为了防止小宝宝感染,她们每次触碰她前都要消毒。喂养方面,最初孩子不会吃奶,用鼻饲一滴滴地喂养,一次只有1毫升。

  在医护精心照料下,小宝宝顺利通关,渐渐能够自主呼吸、吃奶,体重也逐渐增加到4.4斤,基本达标,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妈妈从乡下打车70公里送母乳

  孩子出生后,其妈妈彭金娥住院一周后便出院。孩子可以吃奶后,她一直给孩子送母乳,帮她渡过营养关。

  “孩子妈妈很坚强,积极阳光。”李新凤介绍,孩子每天需要8袋母乳,彭金娥家住在近70公里外的乡下,几乎天天给孩子寄送来母乳,有时候还自己一个人打车亲自送过来。丈夫忙于工作多数时候不能陪着她。

  有一次,天气很热,彭金娥带着母乳来到医院。李新凤劝她好好休息。“她说一路上是带着希望来的,‘我宝宝需要我的奶水,我有被需要的感觉’。”

  生下孩子后,彭金娥只在照片中见过她。后来到60多天,孩子被抱出保温箱适应环境,彭金娥第一次抱了她。李新凤回忆:“她很激动,泪眼汪汪的。不敢去摸孩子,我们引导她的手去摸。”(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