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桥,无锡最东部的一个街道。这里水网如织,茂密的芦苇荡里,小舟穿梭,上世纪40年代初,围绕着这片芦荡水面,厚桥米店、小学、嵩山寺等地,曾发生了一系列群众支持和保护党组织的智勇故事。26日下午,“赤诚厚桥”党建品牌发布在厚桥实验小学举行,在这片江抗曾经斗争过的阵地,党员和群众打开历史时光,重温初心,感悟使命。当日,厚桥142名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渔船送伤员》等五幕精心排练的情景剧,用声台形表的独特艺术张力,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动人红色故事。
年轻人探寻先辈历史足迹
厚桥曾是一片抵抗日寇的热土,新四军江抗指挥部二次驻扎厚桥,打开了苏南抗日战争的新局面,这里成为苏南抗日对敌战斗的根据地。嵩山村就是新老江抗的指挥现场,也是当时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的诞生地,无锡中心县委的秘密联络地。八年抗战,嵩山一带留下了革命先辈的深深足迹。
如何让红色历史可触、可感、可知?最深入的学习方式一定是要有自身的代入感,必定印象深刻且感同身受。厚桥当地的文化、组织干事们大多为90后,他们通过走访革命故里、寻访历史见证人、编发红色资料,引导地方青年一起重温红色记忆。借助地方真实历史的情景剧演出,又探索了党史学习的全新方式。
五幕情景剧再现江抗历史
26日下午上演了《渔船送伤员》《米店的故事》《嵩山小学》《厚桥也有个“阿庆嫂”》《厚桥嵩山寺》五幕舞台情景剧。
在上世纪40年代初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江抗西撤时留下了在阳澄湖农村养伤的干部战士,这批留守的革命人士建立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在锡虞地区开展抗日战争,水路从厚桥进入阳澄湖是一条拥有芦苇荡这种水上密林掩护的安全绿色通道,当年进入阳澄湖的伤病员都是从厚桥水域进行转运的,厚桥当地的百姓照顾、帮助了许多伤病员,中杏里的蒲月波就担任着这一艰巨的危险任务的负责人,她就是“厚桥阿庆嫂”的原型。
有据可考的厚桥米店故事也是当地文史资料中鲜活的一笔——1942年中共澄锡虞中心县委委员包厚昌到锡东开展工作,常宿营在周兴弟家开的一爿小米店里,周兴弟和她的家人想尽了办法,确保了包厚昌和同志们的安全。
“信仰的崇高和精神的可贵原来如此真切,当时的这些革命先辈也是年轻人,这场遇见历史的观剧感觉太好了!”在五幕情景剧表演结束后,掌声响了许久,一位年轻党员动情地说,身处时代洪流,向当时的优秀同龄人学习,每个人都要成为红色传承人。
(晚报记者 陶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