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2年6月25日起担任金兰村党总支书记的,这个日子我一直记得清清楚楚。”蒋仲良回忆,当时他这个村书记的办公室仅有14平方米,还有一台水泵占着一席之地。
“村民常和我讲,以前是村干部看着老百姓种田,现在是老百姓看着村干部干活。”蒋仲良笑着说,8名村委干部基本都是党员,大家一心向着集体,上得“厅堂”、下得田头,能修机器、会抓发展,以实干兴村。眼下,村里把村民从繁忙的农事里解脱出来,获得租金加分红等收入,比村民自己种粮高了好几倍。
2010年,为了改善村委会办公和为民服务条件,宜兴市财政拨款3000万元支持全市100个经济薄弱村建设村级活动场所,金兰村名列其中。“办公条件可以等,百姓好日子等不起。”蒋仲良说。这次,村里放弃了30万元补贴款,同时积极对上争取,以此换得镇工业集中区边上15亩土地指标,并自筹资金近200万元,建起了村里的第一座标准化厂房,当年便出租获利30多万元。随后几年,金兰村共建成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引进企业40多家,每年出租获利150余万元。
在金兰村,党建工作引领全局,成为长期以来的习惯做法。农村姓“农”,蒋仲良虽然是村里的书记,总是出现在田间地头,各种农机器具,他都能使,是个开中型拖拉机的好司机。蒋仲良说,村里的各项事业建设,党员干部应当模范带头。金兰村统一购置了收割机、插秧机、施肥机等,投建了烘房等设施,金兰村好几个村干部也都是开农机的好手,从开镰收割到播种育秧,8名村委干部事事不落人后。
解决好村民的“急、盼、愁”三个字,才能获得群众支持。“党组织+合作社”的模式,使金兰村的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宜兴,金兰村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了可供学习推广的经验做法,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宜兴样板。截至目前,金兰村人口2668人,村级合作社置办的“家当”如今也十分殷实。蒋仲良立足金兰村工作岗位,奋发有为,他先后被评为宜兴市和无锡市优秀党支部书记、无锡市最美基层干部、无锡市村(社区)党组织示范带头人,获得了江苏省吴仁宝式村书记、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荣誉称号。今年年初,蒋仲良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殊荣。
(何小兵)
蒋仲良
蒋仲良,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党总支书记,被评为宜兴市和无锡市优秀党支部书记。
“办公条件可以等等,百姓好日子等不起。”近年来,金兰村强化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把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和农民盼富致富愿望有机结合,走出一条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子。全村98%以上土地集中流转,村级可分配收入迈上千万元台阶,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