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访无锡多家超市、雪糕批发店发现,雪糕界开启了原材料、口味、价格等方面的全方位比拼。只是,和传统“越打越低”的价格战不同,雪糕价格涨势惊人。伴随着价格上涨,雪糕的品种也在不断丰富,火遍全网的爆款频出,让一些老牌雪糕的忠实粉丝大为紧张。在新晋“流量”和传统销量冠军之间,谁能更胜一筹呢?这个夏天,你会怎么选择?
“以前能一袋袋装回家,现在只能买了解解馋”
前些日子,66元一支的雪糕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消费者发现,雪糕的价格已然在不经意间一抬再抬,连从前以贵著称的“哈根达斯”在横空出世的“钟薛高”面前,都显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童年记忆里的“奢侈品”梦龙也变得亲切了不少。“雪糕自由”成为今夏当之无愧的“流量热词”。
“小时候冰柜里的初代人气王香蕉先生,换装归来,零售价已从记忆中的一块半涨到了九块钱,真是激动得心颤手抖”,面对这一变化,90后姑娘小徐直呼不可思议,本来以为工作了可以实现“雪糕自由”,谁知雪糕早已不是当年的价格,“以前能一袋一袋装回家,现在只能一支一支买了解解馋”。
小徐常去的冰饮批发店里陈列着十个冰柜,棒冰的品种超过两百种,根据价格和包装分为网红区、杯子款、家庭装、0.8-1元批发区域、1-2元区、3-4元区等多个区域。雪糕的品类也是“争奇斗艳”,不乏啤酒、芝士、火锅、辣椒、肉松等噱头十足的口味,引得不少消费者尝鲜。小店老板娘介绍,0.8-4元价格区间的棒冰卖得最好,基本都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子。
“以前家里请客都来批千层雪和可爱多,现在点名要吃钟薛高和联名款”,刘叔的冰饮批发店开在中学对面,近来生意很不错。因为问的人多,网红款被刘叔摆在进门就能看见的地方,而“不太值钱”的盐水棒冰、绿豆沙、大头娃娃、瓜子棒冰、赤豆棒冰则被归在了不起眼的角落。
在礼阁仕超市海岸城店,售卖雪糕的区域有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挑选。“森永”薄脆巧克力味雪糕、“索菲亚”提拉米苏冰糕、“冰雪怪”香草牛乳口味熊掌形冰淇淋、“井村屋”红豆棒冰……这里有不少网红雪糕出售,其中不少款式还有对应的折扣,在一处柜台上还列出了冰淇淋销售排行榜供消费者参考。
网红新款or童年回忆?消费者各有所爱
“便利店里随便拿一支,结账时动辄十几二十元,买了‘肉痛’,放回去又不好意思”,小孟不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尴尬,原本只想挑个没吃过的牌子尝尝,谁知现在的雪糕个个“身价不菲”,找支5元以下的都得精挑细选。吃了几次亏之后,小孟现在选购时都会仔仔细细看价格,碰到有些标得不清楚的,她都要先上网查查均价再下手。
“印象里棒冰都是两三元,5元顶破天了,怎么现在都快要抵上一顿饭了”,吴女士在超市冰柜前徘徊再三无从下手,直呼看不懂现在的价格。她表示,自己还是最惦记以前吃的老冰棍、光明冰砖,和现在这些价格“起飞”的产品比起来,清爽又实惠。
“不知是童年记忆还是因为价格优势,哪怕放在边角落里,售卖瓜子棒冰、赤豆棒冰的柜子也是最热闹的,很多老顾客来了直奔那里。”刘叔直言,网红款问的人多买的人少,即便买也很少有人大量购买,能让消费者满载而归的还是那些老款式。
“现在天气是比较热的,已到了冰淇淋销售最高峰。”欧尚(锡山店)快消经理张翔介绍,在三四月份,冰淇淋的月销售额约为3万元,但现在月销售额能达到20万元至25万元。在超市的消费者中,50岁以上的顾客喜欢棒冰类产品的较多,棒冰类产品就是指一些水棒冰,最常见的如赤豆棒冰、绿豆棒冰等。40岁左右以及40岁以下的年轻人偏爱奶油类的棒冰,如巧克力口味、抹茶口味、草莓口味、香草口味的冰淇淋。
网络营销带动价格增长,部分雪糕进货难
“一支普通的可爱多卖4元,‘奈雪的茶’联名款就能卖到15元”,棒冰价格的飞蹿让开了25年冷饮店的朱楠桢也感到颇为诧异。朱楠桢回忆,刚开店时,一箱40支的棒冰批发价只要24元,消费者几乎都是成箱买的,但现在很少有整箱端的客户了。
“棒冰价格的飙升是随着网红雪糕兴起而开始的,也就最近两三年的事,集中爆发式的增长可能是很多消费者感到不适应的原因。”朱楠桢分析,在网红效应和品牌联名的带动下,冰饮的高端产品越来越多。很多产品一开始只在网上售卖,网红的风真正吹到线下是从去年开始的,留给线下消费者消化价格变化的时间更短。“实体店进货还要花一番心思找渠道,找到了渠道也不是什么口味都能进到货,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66元一支的雪糕,现在线下仍拿不到货。”
新兴品牌借助网络推广打得火热,线下店里的传统老牌也在积极开疆拓土。蒙牛无锡城市经理透露,蒙牛旗下高端线的雪糕和冰淇淋主攻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明星代言引流,销量可观。“互联网上大多是年轻的消费群体,他们对价格的接受度较高,购买的渠道也更多元。”
“我们会引入网红产品,如网上卖得特别火的‘钟薛高’,有5种口味。”张翔介绍,随着消费者喜好的变化及雪糕市场的发展,超市在进货方面也与时俱进,包括伊利、蒙牛、和路雪等品牌出的一些新口味,超市都有销售。“超市里年轻的顾客还是比较多的,对于新奇的东西也比较喜欢。两年前超市冰淇淋有350个左右的单品,现有约450个单品。”
为附加值买单,吃的不仅是雪糕
“雪糕、冰淇淋的功能已从以前的降温解暑向营养均衡方向发展”,代理蒙牛、光明、雀巢等多家品牌,向全无锡供货的一名经销商透露,如今的雪糕在讲究赋予消费者休闲和快乐的食用体验时,更是把健康摆在了第一位,消费者为了吃得放心,也乐得为优质原材料和高价买单。从市场情况来看,虽然价格一直在涨,消费者依然热情不减,无锡每年的冷饮消费都同比增长20%左右。
对此张翔深有感触,他表示,虽然现在超市内单支价格在三至八元区间段的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但也有很多年轻顾客喜欢单价十六七元的网红产品。“这部分消费者会认为只要产品品质好,价格高也理所当然。高价位的雪糕销量也比两三年前更好。”
针对不少市民“为什么不少消费者一边吐槽网红雪糕价格高,一边又愿意为之买单”的疑惑,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君柏解释,消费从来都是具有社会性的,所以才出现很多用经济无法解释的现象,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在网络背景下,社会属性往往会被放大,如网红雪糕,相当于被营销者赋予了高端、高级等元素,所以部分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而这作为一种时尚现象,都有一个周期,很快可能就会被其他的形式所取代,所以也不必过于在意,“在知识经济时代,品牌本身也是一种价值”。
(晚报记者 张颖 陈钰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