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是浙江体育人的集中地,国家级运动员、国家级教练比比皆是,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冠军教练也不少。”说这话的人叫魏润莲,今年73岁,曾是中国国家田径队运动员,她身边还坐着76岁的浙江省乒乓球队前队员杨爱贞和71岁的省女子篮球队前队员姜礼文。
魏润莲所说的“体育人集中地”,是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南侧的两幢住宅楼。楼并不起眼,居民们给它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冠军楼。比如,这里住着东京奥运会4位金牌教练:朱志根、徐惊雷、邵国强、蒋国良,在他们带领下,汪顺、管晨辰、石智勇、王懿律/黄东萍分别在男子200米混合泳、女子平衡木、男子73公斤级举重、羽毛球混双项目上夺冠。
在这里,人们随处可发现浙江老体育人对运动的热爱。
体育人有情怀 爱上就丢不开
这几日,79岁的浙江省体育局原局长陈培德天天守着电视机,观看东京奥运会比赛。每一次中国运动员夺冠或取得突破,都让他兴奋不已。“我们浙江的运动健儿很争气,出了好多冠军!”陈培德说这话时,脸上有抑制不住的笑意,他说自己作为一名浙江体育人,感到十分振奋、骄傲。
自1993年担任浙江省体委主任、省体育局局长起,陈培德便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全民健身到足球“打假”,他为浙江体育做出了不少贡献。如今,年近耄耋的他依旧精神矍铄,热爱运动。他说:“体育人有体育情怀,爱上了就丢不开。”
“老李,我先走路去了。”每天晚饭后,陈培德就换上轻便的运动服,与爱人道别,去小区的塑胶跑道上走路。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雷打不动。“我爱人也喜欢走路,但我们分头走,她走得快,我可赶不上。”陈老笑着说,“小区里走路的老人很多,不会孤单。”
其实,陈培德是近5年才爱上走路,在这之前,他的体育爱好颇为广泛。学生时代,他喜欢“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两小球”(乒乓球、羽毛球)。工作后,空闲时间变少,他的运动以打篮球为主。2009年退休了,他开始打网球。“网球打到74岁,因为身体原因,医生建议我别再做激烈运动,我只好改为走路。”陈培德说,从那时起,他每天早、晚两次走路,总共约1万步,一走就是5个年头。
想锻炼有组织 运动氛围独一份
想要运动,到哪里去找组织?这儿的老人可没有这样的烦恼。他们自发组建起各项运动兴趣小组:游泳队、门球队、舞蹈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网球队……如果要举办一场老年奥运会,冠军楼里可以拉出一个体育代表团。
老人们往往不会参与原来的本职运动,大家都想尝试新的挑战。例如姜礼文老师,她年轻时是职业篮球手,退休后参加了网球队和兜球队,现在正在练习健步走。
距离冠军楼不远有一处凉亭,不到10平方米,安装着不少健身器材。每天下午两点,会有10多位老人来这里锻炼,风雨无阻,他们都是这里曾经的住户。
“我们小区的运动氛围是独一份的,这份气质吸引着不少老邻居回到这里。”魏润莲说。
每天要锻炼 没有场地自己建
冠军楼里居住着将近200位老人,只要健康情况允许,他们都会坚持每天锻炼。“对运动的执著早就刻在我们的骨子里,一天不锻炼浑身不自在。”杨爱贞一边说一边拿起乒乓球拍玩颠球。虽然退役多年,但一口气颠上200个毫不费力。
2020年底,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开始全面提升改造,未来这里将被建设成为一个超级体育综合体。但在此之前,冠军楼里的老人要和这里的体育场馆暂别。原有的6个室内篮球场、21个室内羽毛球场、6张乒乓球桌,4个网球场、2个足球场,现在只剩下楼前一条不到200米的环形跑道。
但这无法阻挡大家锻炼的热情。仅有的活动室摆上一张乒乓球桌,门口的草地上安装兜球架,在田径跑道上拉起网,羽毛球网球都能打。
采访将近尾声时,记者望见窗外一位老人佝偻着背,沿着环形跑道缓缓挥动门球杆。“她叫叶秀珠,今年85岁了,是上世纪50年代的女篮国手,如今患有严重的脊椎病,腰部无法直立。”姜礼文说,“她喜欢打门球,场馆改造后,门球场没有了,她就每天到跑道上练习推杆。”
(浙江老年报)
科学锻炼才是“王道”
老年体育与其他人群体育不同,无关体育竞技。浙江省老体协秘书长王元旦道出老年体育的工作核心:“体育活动对老年人最大的意义就是保持健康的身体,让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得以延长。”
面对现在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健身方式,孙欣乐表示:“健身不是儿戏,科学的锻炼方式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老年人运动首要是安全,不要忘记自己的年龄;二是要持之以恒,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坚持下去,克服偶尔想偷懒的心理;还可以多收看体育节目,有利于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老年人运动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忌负重锻炼。老年人的肌肉大部分都开始萎缩,骨骼中的钙减少,韧带的弹性也减弱了,因此,关节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如果进行负重锻炼,有可能会发生骨折,对肌肉、韧带和关节的影响也不好。
遵循正常的生活习惯。老年人的饮食要营养均衡,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还可以多补钙。另外,少吸烟、少喝酒也能保护老年人的身体。
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老年人最好去做一次全面的体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一般来说,老年人应尽量选择能锻炼到全身肌肉的运动项目,比如游泳、太极、慢跑等等。
运动要循序渐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一个好身体也是异想天开。老年人锻炼不要急于求成,一开始的运动量要小一些,再慢慢增加上去,运动时间也是如此。
运动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运动方式对身体健康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最好每次要坚持半个小时以上,每周锻炼3-4次是最好的。
运动时注意骨骼与关节的变化。老年人的骨骼与关节在逐年退化,因此锻炼的时候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旦发现骨骼、关节有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停止,并寻求医生的帮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多补充关节和骨骼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