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家化妆品公司销售的化妆品是正品,近日却被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100余万元的行政处罚,原因和我们常见的产品标签有关。事情还要从一起消费投诉说起。
【投诉】
网购化妆品看不懂标签,消费者投诉后违法线索浮出
4月,消费者小涵(化名)在淘宝网上一家美妆店内买了一套化妆品。收货后检查产品时没看到任何中文标签,小涵怀疑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拨打12315投诉。
该美妆店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地址归属梁溪区江海街道,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江海分局工作人员发现,这并非一起简单的消费纠纷,美妆店经营单位——某化妆品经营公司很可能存在违法违规问题,遂将该情况上报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先展开前期摸排。
【调查】
涉案公司“狡兔三窟”?摸排调查锁定仓库
经查,该化妆品公司除淘宝网外,还在“有赞”微商城经营一家网店。两家网店销售的产品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化妆品。期间,执法人员根据该公司营业执照地址,上门实地检查,发现该地址上并无这家公司。又历经半个多月的调查,执法人员锁定该公司仓库的“藏身地”——新吴区一栋商业楼内。
5月中旬,执法人员直奔该仓库。此时,仓库大门紧闭,表面看不出有经营迹象,但执法人员敲开仓库门后看到,其内部有大量货架,堆放着兰蔻、雅诗兰黛、资生堂、欧莱雅、SK-II等品牌化妆品,七八个工作人员正忙着物流发货、客服等工作。经查,此处不仅是仓库,也是该公司的实际经营场所。执法人员经现场清点,该仓库内共有40箱化妆品,涉及300多个品牌的共计7000余款产品。其中,有21箱化妆品无中文标签,货值16万余元。鉴于该公司行为涉嫌销售无中文标签进口化妆品,执法人员现场对这些化妆品采取查封措施,并对该公司立案调查。
【内情】
为降低进货成本和迎合顾客,网售无中文标签化妆品被罚
查封的涉案物品,经抽样鉴定均为正品。经调查,该公司自2019年底起销售进口化妆品,为降低进货成本、多赚取利润,主要通过私人渠道进货,即个人从国外采购。销售渠道有三个:淘宝网店、有赞微商城、微商朋友圈。其中,微商朋友圈销量约占总销量的50%。
该公司负责人称,他原本认为标签不重要,只要销售的化妆品不是假货就没问题,而且有一些客户喜欢只有外文标签的化妆品,为迎合顾客,一些从正规经销商处进购进货化妆品虽有中文标签,公司也不贴。
办案过程中,执法人员对该负责人的上述错误认识进行了释法说明,同时,对其异地经营、进货、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行政指导,责令其限期整改。
在对该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梁溪区市场监管局对涉案公司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相关问题已整改到位。
【说法】
标签标识规范不容忽视,违法情节严重将被停产停业
“标签标识事关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以及消费者正确使用等关键方面,标签标识规范不容忽视。”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稽查科负责人表示,在化妆品标签标识方面,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化妆品的最小销售单元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内容真实、完整、准确。进口化妆品可以直接使用中文标签,也可以加贴中文标签;加贴中文标签的,中文标签内容应当与原标签内容一致。
违反上述规定,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吊销化妆品许可证件,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5年内禁止其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执法人员提醒经营者,在购进进口化妆品时,务必从正规代理商处购进,注意检查产品标签标识,把好“进货关”。(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