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进入“金九银十”,宜兴乡村旅游热度快速回升。记者日前从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西渚镇、太华镇等民宿集中片区了解到,中秋、国庆假期民宿的预定情况出现两极分化——体量较大、设施高端的精品民宿一房难求,而传统的农房改造而成的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至今并没有落实订单。
在宜南山区,新建的精品民宿陆续开业,同时,一些农家乐风格的传统民宿正在发布整体出让或者招租、招募代经营者启事,以期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民宿品牌化方兴未艾
在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龙隐江南、龙隐溪山精品民宿投资体量大、设施高端,并且设有主题突出、氛围浓郁的公共活动区域,因而顾客近悦远来,保持着长时间的“热度”。
如今,宜兴乡村精品民宿标房价格在1000元以上的不在少数,这样的消费水平,并没有“吓退”消费者,反而客房利用率很高。龙池山下有一幢“小白楼”,这个叫做松楼艺宿的精品民宿只有7个房间,房间均价在1000元以上,平时极少出现“零顾客”的日子。拾涵家是西渚镇白塔村新开的精品民宿,户外空间功能多元,成为白塔村民宿迭代升级的新样板。白塔村行香竹苑精品民宿因为餐饮服务高端,周边环境清新自然,生意长期红红火火。
“民宿迭代升级势在必行。”张阳村上元别院业主钱红芬表示。今年以来,宜兴乡村旅游市场不冷淡也不火爆。随着当下市场需求推动民宿业的加速改革,民宿朝着品牌化、精品化的发展路径已十分清晰。
传统民宿面临“洗牌”
在宜兴乡村,民宿业最初的通俗说法叫“农家乐”。随着乡村旅游市场出现新需求,农房变客房、饭桌变餐桌的传统模式的民宿正面临大规模“洗牌”,有的传统民宿因为缺少服务内容更新,实际上已经“出局”。
龙山村是宜南山区最早出现的民宿集聚地,龙山涧两边的民宿鳞次栉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传统民宿出现经营困难,后来设立的民宿投资体量大、居住和休闲生活空间安排得当,更受顾客欢迎。“几家欢乐几家愁”成为龙山村民宿集聚区当下的经营现状。
陶然山庄是龙山村头一批的民宿,以“农家乐”为雏形。上周,陶然山庄业主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整体转让启事,以期抽身而出。位于龙山村入口处的民宿清平乐业主张锡凤从今年夏天就开始物色新的经营者,尽管这家传统民宿收费低廉,但是生意并不理想。张锡凤说,如果自己对民宿进行改造升级,担心投入比较大,她希望有能力的人租赁下来,自己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房租收入。龙山村民宿原色之家负责人施冯佳说,从2012年开始,历经经营积累、投入改造的三次反复,终将原色之家打造成拥有多个高档房间、全年入住率超60%,远近知名的特色民宿。“形势逼着我们民宿业主‘洗牌’。”施冯佳表示。
乡村游的“美学路径”
在宜兴山村,精品民宿服务的“含金量”高,这也成为当地民宿经营富有成效并且带动赋闲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有的民宿连个厨师也没有,业主自己当服务员,这显然是跟不上形势的。”在张渚镇南门村,“网红民宿”陶山居业主陶清说。记者在陶山居观察发现,这里能成为网红民宿,与其经营理念和居住环境密不可分。
在西渚镇,白塔村并不占据交通区位优势,然而,行香竹苑、半山有庐、兴望农业文化园等民宿经营长久保持红火。白塔村办公室主任万正初介绍,这跟白塔村民宿布局和经营理念关系重大,公共活动区域多、接待人员熟悉当地文旅资源和特色产品,这样的民宿服务“含金量”就高了。此外,白塔村强调探索“乡村美学”建设,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等资源保护较好的项目、乡村旅游特色村,严格规划建设管控,保持传统村落原有肌理,延续传统空间格局,注重文化挖掘和传承,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发展格局,开辟乡村旅游的“美学路径”。
(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