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二泉月·市井/广告

“小刀手”

  | 周志伟 文 |

  在以前,小刀手也算是一门比较吃香的营生。常常是半夜起身走村入户,杀猪卖肉,还少不了东家酒肉款待。有时东家付不起杀猪工钱,就让割块肉带回去,回家后一家老小开次大荤,这叫有吃有带。这营生真的不错。

  我发小荣兴就选择了这职业。荣兴家是苦出身,他当铁匠的爸爸因喜欢一口酒,鼻子上生了疔还偷偷喝,结果没几天就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剩下母亲和兄妹几个艰难度日。当时荣兴还不到10岁,经常是衣衫不整,挨冻挨饿。好在他有父亲“老木牛”铁匠的好基因,到了18岁,荣兴长得矮胖敦实,熊腰虎背,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大队里看他家生活困难,便安排他去公社供销社学杀猪,学会后回大队“下伸店”摆个摊卖肉多挣点工分。从此荣兴便正式成了杀猪卖肉的小刀手。

  他不辞辛苦,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步行到街镇跟师傅学杀猪,天亮后挑着一头半头猪肉回村摆摊。当时的肉猪品种小,一头猪也不过七八十斤,有时供销社猪肉紧张,只分配他半片猪回村卖去。村里人多,个把小时就能卖完。每逢这些日子,荣兴总是打扫干净肉墩头,回家喝两碗薄粥,又回生产队挑粪插秧,下田劳作,挣取工分。那几年,荣兴成了四邻八村的名人。张家要婚娶办喜事,李家要造新房上梁,自家养猪的要请他去杀,自家没养的要请他去供销社预订通路子,多拿点猪肝下脚,好做炒头冷盘宴请宾客。荣兴总是乐呵呵接受尽力办成。几年辛劳,荣兴家摆脱了贫困。村里有位大婶看他有门手艺且勤劳肯苦,便把自己的侄女介绍给他当媳妇。没过两年,荣兴家又竖起了新屋,引得村民们一片羡慕。

  大凡屠夫都喜欢喝酒,你看西汉的樊将军,恨不得出征跃马时还背个酒葫芦。荣兴也有这个爱好,村民们办喜事上梁请荣兴帮忙的,总要喊他去吃饭以示谢意。他天性好吃,只要一碗蹄髈一大碗酒,每次总要喝到七歪八斜回家。有一次他又喝醉了,谁去围观看好看或劝说几句,他立马就握着拳头冲上去。那天我正好在家,我妈来叫我说荣兴吃醉酒要杀人了。我赶紧跑过去,看见他正扭住一村民施拳。我连忙上去劝开,并叫他老婆拿来一只蚕匾放在树荫下,让他躺下,沏壶浓茶,我帮他点支烟,平息他的心情。一直睡到天黑才醒。第二天他又像往常一样杀猪卖肉去了。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下伸店”的肉墩头取消了,猪肉一律要经正规渠道才能上柜经营,政府也开始整顿走村入户的“小刀手”。这下荣兴急了,他一身蛮力,就会杀猪卖肉,今后生活怎么办?郁闷了一段时间,他慢慢想通了,政府不让小刀手杀猪,主要是要把控食品检验检疫。食品公司统一屠宰是让自己的杀猪生涯到头了,但卖肉还可以啊。于是,他去城里中桥菜市场租了个摊位,买了辆幸福摩托车,每天凌晨去食品公司批发,然后拿到市场分割出售。在中桥市场的几年,荣兴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奔波于食品公司、菜市场和家之间。随着岁月更替,他年龄也过五望六了,他感觉到有点累了,主要是城里的菜市场和乡下不一样,乡下只有早市,卖完可回家休息,而城里分早晚市,他必须一天守在肉摊里,一日几餐得不到保证,长年累月胃病已缠身。没有坚持多久,他就将摊位退租回到了乡下老家。将杀猪宰肉工具束之高阁了。

  城市化进程的大潮开启了,他的老宅被拆迁,乡村变成了小区,村民变成了市民。他过起了喝口小老酒,碰碰小麻将的养老生活。又过了几年,当他看到小区建起大型菜市场,食品公司每天可送猪肉到摊位时,他的心又动了,赶紧去报名租了个摊位和老伴一起,又干起了卖肉的老本行。转眼间,荣兴已年逾70,杀猪卖肉已近50年了,高血压等疾病也开始报到,他儿子不允许父母干了,对他们嚷嚷“光起火来我把你的杀猪刀、斩肉刀全部扔到垃圾桶里去”,我也劝荣兴,如感到吃力就别干了,享福吧。他还有点舍不得。

  荣兴杀猪卖肉半个世纪,在历史的进程中,一些传统行业伴随着时代脚步消失,荣兴应该属于最后的小刀手了。我们这代人吃过了苦,现又尝到了甜,真的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