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看无锡

网格员化身“线人” 两辆“串线”大巴栽了

非法营运网格化治理 为安全出行补上“断点”

  “明明是安徽宿州开往上海青浦的班线,怎么多次在这里拉客?”在网格员协助下,最近锡山区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成功围捕两辆“串线”大巴。无锡首创试点非法营运网格化治理,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开创了打击非法营运新模式,这也是网格员加盟以来首次查获“串线”大巴。

  挂羊头卖狗肉 “串线”大巴被查获

  “本是安徽至上海的班线,却到无锡揽客”,前不久,锡山区东港镇东湖塘社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一辆安徽牌照的大巴停靠在东湖塘上客,立即通过微信群上报东港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所。

  通过交通部门前期研判,这辆大巴涉嫌“串线”经营。为避开检查,狡猾的司机安排线人望风,跟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东港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所所长丁晨介绍,接到线索后,交通执法部门和公安部门、网格员、社区出击围捕,其中一组人员跟司机周旋,一组人员跟踪车辆,还有一组人员在村委蹲守。约两小时后,大巴司机放松警惕,开到东湖塘十字路口继续拉客,被执法人员抓了现行。

  经查,该大巴为安徽某客运公司的合规车辆,运营线路为宿州-上海青浦,司机盛某未向主管部门申请,悄悄变更路线,并利用老乡客源从事无锡到宿迁泗阳的班线营运。当天,大巴上共有19名乘客,大多是通过老乡介绍前来搭车,每人收取车费80元。执法人员还发现,盛某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行程轨迹,且无法提供核酸检测报告。由于涉嫌非法营运和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盛某被隔离并面临处罚,该辆大巴也被执法部门查扣。

  老乡坑老乡 顶风作案也被扣

  数日后,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又发现一辆安徽牌照的大巴,根据运营路线牌显示,该辆大巴行驶路线为江阴顾山至安徽灵璧,如此“剧情”和前不久查获的“挂羊头卖狗肉”大巴如出一辙,这一可疑车辆再次引起网格员警觉。网格员立即通过手机拍摄取证,并通知交通执法人员。

  当天执法人员抵达现场时,车上乘客都已下车,司机余某拒不承认非法营运。执法人员拿出网格员事先拍下的车辆上下客视频,余某才供认不讳。原来,余某也是安徽某客运公司的司机,和盛某是老乡,日常跑江阴至安徽的直达客运班线。尽管被隔离了,盛某还一直惦记着班线生意,私下打电话告诉余某:“从无锡东湖塘到宿迁泗阳的生意可好了,可以去跑跑。”余某经不住诱惑,抱着侥幸的心理私自更改行驶路线,连续跑了三天无锡往返宿迁班线,每人收取车费80元。就在他毫无察觉时,执法人员锁定目标出击,落网后的余某悔不当初。

  网格化管理 打击非法营运有了“秘密武器”

  “串线”大巴既无视乘客安全,也扰乱了正规客运班线的营运秩序,一直是交通部门打击的重点。然而,这类非法营运长期存在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成了执法部门的“痛点”。锡山区探索非法营运网格化治理创新试点,将交通枢纽地区等主要道口、社区周边等重要场所以及揽客组客地点等作为重点区域,组织网格员排查发现各类非法营运车辆,提供非法营运的牵头者、组织者、经营者、从业者相关线索。

  “网格员的加入填补了巡查力量不足的难题,推动针对非法营运的巡查转向精细化、全域覆盖。”锡山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港镇有89名网格员,交通运输部门定期对网格员进行培训,建立了无缝衔接、高效联动机制,为打击非法营运探索出新模式。数据显示,试点开展以来,组织发动镇(街道)网格员加强网格巡查,累计排查重点区域54个、重点企业227家、重点车辆46辆、重点人员126名,通过网格化联动处置平台上报线索144条。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已查处非法营运1529起。

  (晚报记者 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