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市运会残疾人部比赛陆续展开

无声世界怎么练球和赛球?

  ↑经开区队用战术板加手语翻译指导比赛。

  →教练诸宏亮现场用纸笔指导。

  13日上午,无锡市第十三届运动会残疾人部的篮球比赛在锡山区天一体育馆开赛。本次比赛设男女队,来自市(县)区残联百余名运动员参赛,现场的聋人队员们虽然听不见外界的欢呼声,但赛场上一个个用视觉来表达的小细节为残疾人运动员创造了便利,让他们比出精气神。

  当天上午,早早到场的运动员们就开始在现场热身开来。首先上场的是江阴和宜兴队,两队拼抢十分激烈,教练们在场边时不时请求暂停“叮嘱几句”。与一般篮球赛不同的是,场上有三名拿着小红旗的志愿者,分别站在篮板边上和球场中间,遇到情况随时准备挥起。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聋人比赛中特设的。有队员违规,裁判会在一旁吹哨子,但聋人听不见,志愿者听到哨声后,就要迅速举起小红旗示意。除此以外,两侧篮板都装有闪烁着红光的警示灯,一旦要停赛或有特殊情况,灯就会亮起来。

  “果断,不能去做太多的假动作”“你跳起来,没人能防你”,在惠山区聋人队的教练诸宏亮的小本本上,队员一下场,他就抓紧时间用文字进行技术指导。他表示,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聋人无法用听觉与外界沟通,只能用看得见的形式来指挥。他带了好几年聋人篮球队,深知沟通是最难的。“球场上瞬息万变,正常人点拨技术在赛场上吼几嗓子就解决问题了,但聋人听不见”,诸宏亮说,教练多数不会手语。为此他不得不借助战术板、纸笔等方式与队员们交流,有些篮球队还配备了手语翻译。正因为如此,聋人队员们训练时间也要比正常人翻上一倍才能达到接近的水平。

  来自宜兴的聋人队员钱子逸借助助听器能与外界交流,不过比赛时为防止激烈的对抗导致设备掉入耳内,是不允许戴着助听器上场的。他在小学时喜欢上了打篮球,经常一个人练习。后来被人发现他球打得不错,进了民间篮球队。“我今年25岁,第一次来参加市级比赛”,钱子逸说,他的偶像是篮球运动员科比,能和更多的高手一起比赛,让他特别开心。而来自经开区的聋人队员周鑫长得阳光而帅气,26岁的他平时是一个网约车司机。他是先天原因致聋,尽管听不见,但他很喜欢运动。他说打篮球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让他在比赛中学会了努力,尽力去拼搏。

  在诸宏亮看来,运动让聋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外界人接触。在训练中,他们会和正常人打对抗赛,拥有更多的朋友,看到更大的世界。正如平时还在做木工的钱子逸表示,他认识了很多朋友,还参加了一支球队,有了好兄弟,篮球让他的世界变大了一圈。

  据无锡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更多聋人朋友展示自我,这届比赛没有采用淘汰赛,而用了循环赛的方式,比赛时间长达五天,能让更多人得到锻炼。同时,为了培养梯队,本次要求各队队员中约三分之一年龄在25周岁以下。本次比赛是市运会的组成部分,将为明年参加省残疾人运动会聋人篮球比赛练兵,后续各类残疾人田径赛事也将陆续开展。

  (黄孝萍/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