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口腔、医美等小型医疗机构(床位数在19张及其以下)在锡城遍地开花。这些小型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何得到安全、及时、有效的收运处置呢?对此无锡已明确,将参照小微企业危废收集信息化管理模式,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开发医疗废物收集信息系统,解决收运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的“最后一公里”。
市生态环境局固废处罗小春处长介绍,目前无锡市区有18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1657家是小型医疗机构,而这90%的小型医疗机构平均日产废量才数公斤,只占无锡市医疗废物日总产量的5%。而且这些小型医疗机构分布相对较散,其中部分机构距离集中处置单位较远,交通管制和道路运输的限制给医废的及时收运带来极大挑战。
为彻底解决这一痛点,无锡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经数月打磨,打造了一套以“分片中转收集、全程不落地、信息化监管”为特征的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通过科学设置中转收集点位,小型医疗机构有了合法的医废收运途径,还降低了医废管理成本;通过组建中转收运车队,全市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得以完备,减少了收运环节中的环卫隐患;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职能部门具备了监督管理的有力抓手,减轻了监管压力。这套收集体系的实施,也将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符合“平战结合”的科学理念。
“目前已设置集中收集交接点。”罗小春介绍,按要求,由各区按每20-50平方公里设置一个片区的标准,并综合考虑医疗机构数量和辖区面积,根据交接场地要求等基本条件,会同收运服务单位确定相应片区的集中收集交接点。
(袁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