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个疏忽,某外企总经理被骗350万元。随着警方调查,一伙以购买虚拟货币形式进行转移赃款的职业“卡农”浮出水面。近日,新吴区检察院对李某某、伍某某、唐某等人提起公诉。
总经理指示汇款后发现被骗
去年底,一家外企的工作人员王先生报案称公司老总遭遇诈骗。王先生反映,前一天上午10点多,公司总经理打电话让他立刻进行一笔汇款,该汇款是海外总公司要求无锡公司支付,会在7日内返还公司账户。总经理还说会通过邮件发送汇款详细信息,并强调“收到邮件后必须10分钟以内让财务部门完成汇款”。中午时分,王先生收到总经理的英文邮件,内容是汇款后会收到一份凭证,证明汇款用于收购股份,汇款金额350万元,收款人为石家庄某商贸公司。王先生和财务人员再三提醒总经理,双方没有协议和合同,贸然汇款违反公司正常财务制度,存在风险。但总经理态度坚决,于是财务人员按指示完成汇款,并将汇款情况告知海外总公司财务总监请求核实。
次日凌晨1时许,总经理接到海外总公司总裁的电话,得知总公司从未安排过该笔汇款。发现上当的总经理赶紧让王先生报案。
“海外总公司”邮件存在猫腻
明知违反规定存在风险,又经人再三提醒,这名总经理为何还要坚持汇款呢?案发后总经理反映了更多细节。
原来,总经理的邮箱收到了海外总公司总裁的邮件,称公司决定收购一家企业股份,因要避税节约成本,资金需从无锡公司账面走,具体事宜瑞士的律师会通过邮件与他联系。由于收购事项事关重大,总经理还签了保密协议。随后一名自称瑞士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的人与总经理通话,说是负责处理收购避税打款事宜,并用邮箱发来详细流程,提供了收款人为石家庄某商贸公司的银行账号。不疑有他的总经理立即安排无锡公司财务人员转账350万元。
事后总经理重新查看邮件,发现所谓总裁的邮箱地址后面多了一个陌生后缀,而正常邮箱地址没有后缀。正是没及时察觉这个异常,总经理掉进了陷阱。
假冒老板背后牵出职业“卡农”
警方调查发现,骗子十分狡猾,使用的邮箱和电话均位于境外,所谓的瑞士律师也无迹可寻。通过进一步侦查,警方顺藤摸瓜发现被骗资金在转账到指定账号后,马上流向湖南长沙李某某、伍某某、唐某等人的账户。警方随即赶赴当地将李某某等人抓获。李某某交代,自己伙同伍某某、唐某等人帮助他人以购买虚拟货币的形式转移赃款。
李某某2017年开始从事虚拟币交易,由于技术好,在币圈小有名气,常帮助别人买卖虚拟币。去年11月初,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表示会提供资金,由李某某提供银行账户,在接收资金后迅速购买虚拟数字货币“泰达币”(即一种将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美元挂钩的虚拟货币),将资金转入他人指定账户内。
按约定,每购买一个泰达币,李某某可以得到2分钱的佣金,每走账10万元能拿到700元的报酬。对方称提供的资金都是网上博彩的钱。而明知是利用虚拟货币非法转账,李某某还是一口答应。对方派“陆总”与李某某线下对接。“陆总”表示资金来自境外赌场,需要购买的泰达币量较大,要找几个人一起做,强调所有的交易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完成。李某某便租了工作场地,由女友袁某联系泰达币承兑商,又纠集伍某某、唐某等人,利用境外聊天软件建群,在“陆总”指挥下开展转移赃款事宜。李某某等人被抓后,“陆总”消失了踪影。
虚拟货币成跨境洗钱“新通道”
经检察机关起诉,李某某、伍某某、唐某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2年至4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3万元至4万元不等的罚金。
检察官周洁敏审查发现,在币圈里有许多像李某某一样以“炒币”为业的职业“卡农”。他们所在的“跑分群”里,每天有数百人交流心得,探讨交易技巧。虚拟货币成跨境转移赃款甚至是洗钱的“新通道”,衍生出“跑分”等灰色产业,利用虚拟货币为通讯网络诈骗活动提供转账洗钱服务,较以往犯罪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和跨国性,给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带来了新挑战。办案检察官提醒群众,应增强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不要为贪图小利参与为诈骗团伙转账洗钱的活动。
(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