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250条背街小巷深度“美颜”

截至9月底,已有58条刷新了“颜值”

  采访对象供图。

  背街小巷,既“背”离主次干道,又“小”到被称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却事关千家万户的生活。在时间的磨砺中产生的路面坑洼、墙面破损、停车无序等问题,常常成为百姓口中的“槽点”。无锡制定了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继巷长制后再推行了“微路长制”,今年市区背街小巷计划整治250条,截至9月底,已有58条背街小巷刷新了“颜值”,172条正加紧“打扮”,其余的处于前期准备工作中。

  背街小巷纷纷“变脸”,有些已成网红街区

  走进前西溪街巷,以小游园打头阵,巷子两侧多了不少咖啡馆,配以鲜花、绿植,为白色为底的店铺增添了色彩,“以前这边两侧都停满车子,以及各种垃圾,完全看不到其他风景,现在多了很多有情调的小店,干净整洁,可谓是大变脸。”无锡市歌舞剧院高艳表示,歌舞剧院后门就在前西溪街巷,中午午休时大门就会打开,以前压根不愿意走的路,现在却成了大家散步的好去处。

  在市中心写字楼工作的李萌,是一位文艺青年,爱画画爱拍照,自惠巷加了“美颜滤镜”后,每日打卡成了她日常标配,“游览完小娄巷街区,穿过最近打通的惠巷,就可以到达东林书院,文化之路得以串联。”记者发现,改造后的惠巷极具江南风情,民国特色的铁艺牌楼装点巷口。这条街巷打破原本的阻隔,实现了东林书院与崇宁弄的连接,串联起了小娄巷、王选事迹陈列馆、东林书院历史文旅景点。在国庆假期,不少外地游客将此列入了无锡“必看景点”之一,“之前在小红书上,看过很多漂亮姑娘在这里拍的照片,就很心动。”苏州90后姑娘苏可说。

  保留街巷本真“味道”,保障居民安全出行

  在街巷整治中,如何避免“千街一面”,且保证这些背街小巷最大的功用?新吴区城管局市容管理处王岳表示,前期工作要做得十分到位,分析每条街巷的特色,在改造中保留最本真的“街巷味道”,前西溪街巷和惠巷的整治,就凸显了这两条小巷的文化底蕴。

  有些背街小巷除了提升“相貌”,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保障居民安全出行。如滨湖区的育才路,之前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沿途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三所学校,每到接送高峰,就会出现汽车、电动车随意乱停,人流、车流争道抢行的现象。沿街店铺占道经营、各类管线私接乱搭,杂乱的小巷已成为附近百姓的心头之忧。从8月开始,施工队正式进驻小巷,地下各类管网设施改造、道路破损修复、摊铺沥青路面、道路东侧绿化带修复、不符合规范店招重新设计、小学门口电杆迁移……一系列的改造内容让居民们拍手称快,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巷迎来了“新生”。

  位于新吴区春星小学东侧的春潮菜场支路,道路起始点为旺庄东路至春潮花园二区大门,道路两侧人流量较大,且车辆乱停放现象严重,经常造成交通堵塞,周边环境脏乱差,给居民出行造成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如今,这些已全部成了过去式。春潮花园的居民刘阿姨,竖起大拇指连连夸奖,“我觉得路面整洁后,自己腿脚都利索了。”

  为进一步改善老街附近居民的生活,优化道路出行条件,从7月开始梅村街道对部分老街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如泰伯西路、国税支路、梅村中路菜场东路、梅苑路、小商品市场内部道路等,部分已完工。

  从巷长制到“微路长制”,构建共治联盟

  今年以来,市住建局在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把市民广泛关注、多年未解决的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切入点,制定了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并全力组织实施。记者从无锡市城管局市容处获悉,根据最新数据,无锡共有2675条背街小巷,其中1233条是无名小路。“梁溪区的背街小巷占比最高,今年有129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梁溪区城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继“巷长制”后,我市城管系统在市区全面推行“微路长制”。微路长制主要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城管+商户”共治联盟。记者采访中获悉,截至目前,共建立“微路长”微信群187个,覆盖路段182条,入群商户及其他服务管理对象10532家。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对于以往的巡查模式,“微路长制”实施后,不仅可以实现责任到人、加强精细化管理,还能增强城管队员的主人翁意识。

  (晚报记者 璎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