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钢筋、水泥、钢材、木材,15~20分钟即可吹出一个负压实验室。注意哦,这不是吹牛!第十届太湖奖“至尊大奖”获奖作品——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已将其变为现实。3个以上实验室组合,加上内部配套设施的搭建,可建成一座功能齐备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整个建设时间最快8小时。
作为本届太湖奖引来的“金凤凰”,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含金量在哪儿,将给我们的生活以及我市带来怎样的影响?昨天,记者采访了该项目设计团队主要成员——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协理、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苏运升,华大基因交付中心生产支撑总监陈戊荣。
灵感源于赵州桥和线粒体
疫情防控,是与疫情的斗争,也是与时间的赛跑。如何快速建成符合疫情防控需要的实验室,成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据介绍,在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出现之前,核酸检测实验室主要为传统建筑实验室和集装箱式实验室。其中,传统建筑实验室成本较高,建造周期长,占地面积大,需专业工人安装;集装箱式实验室空间小,通量小。而且,这些实验室都不能实现空运调度,难以满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
在此背景下,去年3月,华大基因提出设计研发可空运、可量产实验室的技术需求,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华大基因、易托邦联合组成的设计研发团队接到这一任务后,开启头脑风暴。基于同济大学气膜研发的专利技术,团队有了用“膜”来建造实验室的设想。
“我们的灵感来源于赵州桥的拱形结构和白细胞的线粒体双层膜结构。”苏运升解释,“如果把城市比作人,疫情就相当于城市患上了流行病,城市生命机体有了炎症,这时白细胞就会出来保护。如何构建城市生命的白细胞?我们认为,用气膜建造的实验室可实现。既然是膜,我们就可以把它吹起来,这样整体的建设速度就会大幅提升。”
最初,团队的这一创意并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吹出实验室?吹牛!”面对质疑,团队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开始了紧急攻坚。在设计团队通力合作下,该设想变成现实仅用了两周的时间。
去年4月3日,火眼实验室(气膜版)1.0版设计完成,并进行全球线上直播首演。后经多次优化,版本不断迭代升级。在本届太湖奖颁奖典礼当晚,火眼实验室(气膜版)5.0版顺利设计完成。
一座功能齐备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最快8小时建成
据介绍,火眼实验室(气膜版)是借鉴双层细胞膜的仿生构造,使用了拱形结构和双层气膜结构,可直接往气膜的夹层气柱充气,气柱里用正压支撑,而空间内部利用新风系统实现负压,达到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通俗而言,它的建设过程和游乐园的充气城堡是一样的。
“和传统的核酸检测实验室相比,火眼实验室(气膜版)不仅建设速度快、成本低,而且不会产生粉尘等建筑垃圾以及噪音、扬尘等污染。除建材不同外,它实际的功能和普通核酸检测实验室并无区别。”陈戊荣介绍,火眼实验室(气膜版)采用阻燃、耐磨、稳定性高的PVC材料作为建筑主材,通过双层气膜形成气拱结构,进行模块化布局,内部设有样本接收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和扩增区四大功能区,配备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自动化样本制备、核酸提取设备、Class II生物安全柜等实验设备。
一般情况下,一个火眼实验室(气膜版),使用智能充气泵15~20分钟就可充气建成,形成一个实际占地面积72.5平方米、高度3.3米的负压环境空间。3个以上组合,加上内部配套设施的搭建,可组成一座功能齐备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整个建设时间最快8小时。
各个火眼实验室(气膜版)不仅可通过组合搭建扩展通量规模,还能灵活调整配置,满足不同国家地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需要。使用完成后,可拆除、折叠,便于存储或空运等形式的运输调配。
目前,全球已启动25座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在广州番禺体育馆建设的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单日可检测20万管核酸样本,若按10:1核酸混检模式,则可达到每天200万人份的检测通量,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体核酸检测实验室。
火眼实验室(气膜版)的投入使用,为当地缓解了检测能力不足的燃眉之急,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未来将向旅游等领域扩展应用
“在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之下,火眼实验室(气膜版)主要应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实际上,它的作用不止于此。”苏运升表示,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后,如果当地有需要,也可通过喷涂保温材料、覆土、种草等方式,变成外形像窑洞一样的长久性负压实验室,此外,火眼实验室(气膜版)还可转型作为肿瘤检测实验室、感染类实验室以及无菌厂房等,这种“变身”正在实施中。
除医疗领域,团队正在将其向旅游等领域拓展,比如,在沙漠等环境中搭建具有特色的“民宿”等,满足旅客在不同地区旅行居住需要。
据介绍,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已申请相关专利19项,包括国际PCT3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0项,外观设计3项。除太湖奖的至尊大奖,它已荣获2021红点奖——产品设计奖“最佳设计奖”、2021IF奖、2020IAI全球设计奖建筑奖“最佳设计大奖”等8项设计奖。
“这次来参加太湖奖,是由于太湖奖本身的影响力比较大,另外,我们在无锡已建成传统建筑版和可移动版火眼实验室共计4座,未来还希望能与无锡有更深入的合作机会。”陈戊荣表示,本次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华大基因、上海易托邦与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开展落户意向签约后,将充分利用三方的技术创新能力并结合无锡本地智慧新能源、文旅、建筑和智慧医疗、康养发展需求,围绕火眼实验室(气膜版)项目以及其他领域开展合作,为无锡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晚报记者 刘娟/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