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秒读

神经环路新研究破解针灸穴位之谜

  中美科研团队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为针灸穴位相对特异性的存在提供了现代神经解剖学基础。

  针灸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和宝贵财富,而经络被认为是达到这种远程效应的重要传输载体。由于针刺不同穴位对机体不同部位或不同脏器有特殊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穴位有相对特异性。

  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类PROKR2-Cre标记的DRG感觉神经元,它在低强度针刺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根据此类神经的躯体分布特点,可以预测在不同部位低强度电针刺激抗炎的效果。

  研究表明,对于针刺刺激诱导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存在躯体部位的选择性和穴位特异性。这种穴位的相对特异性与PROKR2神经纤维的部位特异性分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