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6日,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1次会议在无锡召开。副省长胡广杰、中国船舶集团副总经理杜刚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代市长赵建军、省科技厅厅长王秦、中国船舶集团科技部副主任林宪东出席会议,副市长高亚光参加。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研究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太湖实验室理事会议事规则(暂行)》《太湖实验室章程(草案)》及太湖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等相关事项,吴有生院士被聘为太湖实验室主任并作表态发言。各理事单位代表在会上就本次理事会审议事项及实验室发展重大事项进行了交流讨论。
在会议召开前,举行了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成立暨落地协议签约仪式。无锡市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签署共建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实施协议,进一步形成共建太湖实验室的稳定支持制度,全力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果。太湖实验室与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织密科研“朋友圈”。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由江苏省、无锡市、中国船舶集团共建,是瞄准深海前沿领域战略布局、以创建国家实验室为目标的重大创新载体,对于建立国家深海前沿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自成立以来,太湖实验室建设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重点科研项目快速启动,多层次试验研究体系不断完善,“核心+基地+网络”的总体架构持续巩固夯实,充分体现了“江苏担当、中船智慧、无锡实践”。(陈菁菁)
延伸
攻关技术难题 吸引顶尖人才
太湖实验室建设“按图施工”
从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1次会议上了解到,实验室自2020年12月30日揭牌以来,在科技项目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序推进,实验室的创新驱动发展将为科技带动产业发展带来长远效益。
据介绍,实验室依托有着7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自成立之初就站在科研高起点上。实验室建立以来,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围绕国家重大任务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完善平台与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深远海装备研究、设计、试验等技术体系。按照建设“线路图”,今年来实验室重点实施无锡“核心”部分有关建设任务,主要包括载体和平台建设、科研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科技项目研发、体制机制完善等。
实验室科研项目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针对我国载人深海装备谱系化完善和产业化应用的需求,实验室开展全通透载人潜水器前期攻关。该项目将攻克并掌握通透型载人潜水器在总体设计、装备制造、系统集成、运维试验等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且性能优异的设备和部件,集成完成一台全国产千米级通透型载人潜水器。船舶工业CAE软件是支撑船舶数字化设计、评估、维保、运营以及未来船舶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实验室已于近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三维水弹性”“海洋结构分析通用软件”等多个重大软件成果。此外,深海采矿重大专项成效显著,多型作业系统完成研制与试验验证,完整构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采矿技术体系;载人装备谱系化发展不断完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首次常规科考应用,为我国深海科学研究再立新功……
人才集聚是创新发展的后盾。实验室已在深海技术科学领域汇聚了国内顶尖科研团队,与此同时实验室构建开放协同的发展机制,探索项目任务“揭榜挂帅”、科学家领衔的科研模式,向高校、研究所、科研团队等递出橄榄枝。今年8月底,实验室选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个方向,向全国的博士后及所在团队发出邀请函,不久还将发布一批“揭榜挂帅”项目。据悉,目前已有400多名科研人员入驻实验室,建设形成了多个科研团队。(任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