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陈钰洁)“请出示项目基本资料,并找出工人某某某的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和工资发放记录。”日前上午,在新吴区XDG-2017-25地块建设项目工地上,市人社局和市住建局对该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估情况进行了复核验收。随着监察人员一声令下,现场工作人员应声而动,在整理成册的文件中,准确翻出了随机指定工人的相关记录。
据了解,目前,工程建设项目欠薪问题经过多年集中整治,主体工程基本已实现农民工工资保障“四项制度”的全覆盖,也较少出现欠薪问题。但在一些零散工程、收尾工程上,因为人员流动快、管理缺位等问题,制度落实存在缺失。对此,无锡市今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工程建设项目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综合评估工作,列出12项42条具体要求,对每一个在建工程项目按照条例要求逐项体检评分,并按照评估情况进行分级分类监管,进一步压实企业工资支付主体责任。
“现在我们不用再担心工资会被拖欠,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头了”,从四川来锡打工的周文山是验收项目中的一名钢筋工,他回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之前,很多工地没有实名制管理,经常碰到工资拖欠的问题,年底工人为了讨薪要辗转多地,磨破了嘴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工资可以月结了,现在每个月15号就能打到卡上,日常生活也不用过得很紧巴,除了自己的生活费还能给家里补贴点,家人都很高兴。
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工人不必再担心工资是否能如数到手,对企业而言,也是缓解了包工头截流的“老大难”问题。该项目安全负责人汤冉明直言,以前,工人的工资都是打给包工头,由包工头跟工人算账、结账,中间环节多,有的中间人要抽成,造成纠纷。现在设立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由银行直接进行工资发放,月结月清,项目方也比较轻松。实名制平台还能确保每位入场员工考勤有记录,制度落实以来,再也没有发生农民工工资纠纷问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实施之后,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放心,此次评估之后,我们也将继续对标找差,落实相关规定。”汤冉明说。
无锡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安振磊介绍,今年是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综合评估办法启动的第一年,目前全市参评的工程项目有1108个。接下来,无锡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将对A类项目工程全部验收,B类项目工程进行抽查,重点监管有可能发生工资拖欠纠纷的C类工程项目,通过对定级项目分级分类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工资支付主体责任,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安振磊透露,最终评为A类企业的,相关部门将在信用考核、信用评价、招投标、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采取激励措施,希望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参评,让企业省心,让劳动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