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从企业自发借助外脑 到院市、校市共建创新载体平台

锡山区导入“最强大脑”

  本报讯 (晚报记者 陶洁)为破解本土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的难题,从“星期天工程师”到各类太湖领军人才,从企业自发借助外脑到院市、校市共建创新载体平台,无锡与大院大所合作经历了30年的发展壮大之路,逐渐成为无锡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作为2021太湖人才峰会重磅议程之一,无锡锡山大院大所发展大会18日下午隆重开幕,一批校企产学研项目、校地合作项目签约。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领衔的上海交通大学无锡碳中和动力技术研究院项目18日下午签约落户国家级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由锡山区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该研究院将融入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以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为目标,致力于绿色碳中和动力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提升无锡汽车、船舶动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打造高端绿色碳中和的动力产业。

  作为无锡的“东大门”,全市东向接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桥头堡”,近年来锡山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在“一廊两区、双核多点”创新格局下,锡山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建科技创新载体超过66万平方米,先后获评国家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累计实施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25项,引进国家级重点人才23名、省“双创计划”人才69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05%,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锡山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科技创新载体超过66万平方米。

  开放合作成为智汇无锡的重要抓手——当日下午,锡山—大院大所合作热力图首次发布,与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副会长武毅为“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单位”揭牌。主峰会现场,集中签约18个校企产学研项目,15个校地合作项目,为发展链接导入大院大所的“最强大脑”和高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