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宜兴秋茶下山 “丹凝”茶香氤氲

  正值秋茶生产旺季,记者16日前往宜兴茶山探访“丹凝”茶叶的生产制作。上月,第二届“无锡市十大农产品品牌”发布,“丹凝”上榜。宜兴市农业农村局茶果指导站站长徐建陶介绍,家乡有好物,宜兴茶叶算一件,“丹凝”茶叶有故事。

  宜兴现有茶园7.5万亩,年产名优茶近900吨。“丹凝”茶叶产自宜兴市丁蜀镇查林村山旮旯里的无锡市茶叶研究所有限公司,其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创建的江苏省宜兴茶叶实验场。宜兴传统条红茶是无锡市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著名茶学家张志澄主持研制的。如今,无锡市茶叶研究所第五任所长许群峰主持研制的“丹凝”属于自然天成的花果香型红茶,茶黄素含量,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一杯橙黄清亮的丹凝红茶在手,闻到的是茶香和淡淡的花香,啜一口慢品,还有天然奶香、甜香、花果香。

  宜兴秋茶生产,没有了春茶生产的“大场面”。不过,走近制茶工场,芬芳气息扑面而来。作为“阳羡茶”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评茶员、国家二级制茶师的许群峰,上月获得了“无锡市十大农民工匠”荣誉。他说起宜兴茶叶满是自豪:“丹凝茶揉合了宜兴红茶、青茶、白茶加工工艺,选用太湖西岸、天目山阳崖荫林等地自然天成的高香型茶叶制成,今年获得了世界茶联合会第十三届国际名茶评比银奖。当下,提升宜兴茶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及科技价值成为宜兴茶产业发展方向,宜兴的茶山如今成宝贝疙瘩了。”

  “宜兴红茶具有形纤秀、味甘鲜的品质特征;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高长;滋味甜醇;叶底嫩匀橙红明亮、多芽。宜兴茶叶科研与茶叶生产相结合,算得上江苏茶产业的示范基地”,今年春季,中国茶叶学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鲁成银在宜兴表示。“阳羡茶”“宜兴红”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兴红”茶成功入选2019年“第一届消费者点赞的江苏优质商品”;“宜兴红”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宜兴红茶”入选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阳羡茶”“宜兴红”双双入围首届无锡市十大农产品品牌。

  宜兴市农业农村局正在积极推进宜兴红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宜兴阳羡茶文化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制定“宜兴红”茶江苏省地方标准等几项重点工作,致力于打造茶品牌、弘扬茶文化、促进茶产业高质高效。宜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潘峰介绍,在宜兴,茶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更是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融生产、生态、经济、休闲、旅游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为一体,对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都具有重大意义。(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