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周庆联:“壹家壹”助学团让大爱走进群山

  左一为周庆联

  本报联合阿里集团天天正能量进行的2021“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已拉开帷幕,您身边如果有鲜活而生动、温暖有光芒的最美人物,欢迎通过0510-88300000或@江南晚报微博、微信爆料。

  今年53岁的宜兴市交通产业集团职工周庆联登上了最新一期“中国好人榜”。平日里,穿上工作服的周庆联在公路养护管理岗位上恪尽职守,是一名优秀的“养路工”。工作之余,周庆联通过他发起创立的壹家壹公益社开展公益助学行动,“好事做了一箩筐”。

  截至目前,周庆联和他发起的公益组织累计捐献助学资金超过1200万元,先后帮助5000多名四川、云南、贵州等革命老区经济薄弱家庭的孩子圆了求学梦。其中,有80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子考入了各类高等院校,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

  从一个人助学到一群人

  2008年,在四川巴中,周庆联结识了爱心助学的张彦杰夫妇。张彦杰是一位身患癌症的乡村民办教师,夫妻俩坚持爱心助学十多年,先后帮助数千名贫困山区的孩子圆了求学梦,这些都让周庆联感动不已。从此,周庆联以他们为榜样,开始了公益助学行动。随着与四川巴中“兔兔爱心家园”、上海“萤火虫”等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接触的不断增多,特别是深入到川黔地区部分贫困户家中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后,周庆联爱心助学信念愈发坚定。

  2011年7月,周庆联在四川巴中的恩阳、柳林镇走访部分贫困户时,了解到有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因家庭困难而面临失学,深为震撼。他不仅自掏腰包给予资助,而且发动身边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亲朋好友“一对一”结对助学,一起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2013年,周庆联在助学团队的基础上发起成立了宜兴市壹家壹公益社,主要资助川黔革命老区品学兼优的初高中贫困生。助学以“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形式,注册社员按每月300元、全年10个月计算的标准,逐月直接汇给受助学生,直至他们高中毕业。多年来,从贵州遵义,到云南绥江,再到四川巴中等地,周庆联每年都要数次到革命老区走访了解具体情况,行程数万公里,处处留下了他的爱心足迹。

  “能够帮助到积贫积弱的家庭,看到大山深处的孩子因为受到资助而茁壮成长,我的心灵境界也得到了提升。”说起公益助学行动,周庆联感慨万千。周庆联介绍,去年8月12日,宜兴市壹家壹公益社的公益人抵达贵州遵义播州区石板镇金山村,在这个结对帮扶的助学点走村串户,提供资助。宜兴公益人自发捐助5万元供村里修路,还走访了10多名困难家庭的学生,这些贫困学生家庭最骄傲的“光荣”是贴满墙的奖状……

  为山里孩子“做点什么”

  周庆联在川黔地区多年走访学生家庭过程中发现,山区很多孩子的重大疾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因偏远和贫困无法得到及时治疗。2021年初,周庆联通过公益人士“朋友圈”联系上南京医科大学附院“心佑”团队,经多次沟通协调,他于5月底和“心佑”负责人耿直博士抵达四川巴中平昌县启动了“有爱壹家壹,心佑巴中行”项目,免费为多名山区孩子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解决了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

  据统计,周庆联个人捐助助学金额累计超过150万元,个人捐助结对学子36人,有22名得到他直接帮助的学生考入复旦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在周庆联儿子的婚礼上,来自各地的公益人士成为婚礼嘉宾。原来,周庆联开展公益助学行动,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公益人士,周庆联也因此获得了磅礴的爱心力量。

  “每一个贫困家庭背后都有一段心酸故事,但生活的贫穷与困难,给了孩子很多宝贵的品质,与我们这里同龄孩子相比,他们更成熟、孝顺、懂事。我觉得必须做点什么。”山里孩子的朴实无华,和对知识的渴望,常常深深触动周庆联的心灵。长期以来,周庆联通过微信、QQ等媒介,把实地了解的有关情况发布出来,发动亲朋好友加入壹家壹公益社,尽一己所能扩大捐资助学覆盖面。截至目前,壹家壹公益社注册社员已有220人,并先后在深圳、南京、无锡等地设立了壹家壹公益社公益助学小分队。其中,注册社员张希兰、沈利民分别已累计资助50名、40名贫困生。(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