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群众工作方法显效,居民100%自主拆除构筑物设施:

旧改推进“零执行”,社区颜值大提升

  本报讯(晚报记者 陶洁)锡山区云林街道的老旧社区改造推行群众工作方法,仅用不到两个月,就实现了云昌社区185户居民自主签约、100%自主拆除构筑物设施,实现了旧改推进“零执行”。对于云林苑老北区的6400多名住户来说,这一轮非机动车车库民生工程改造,“从有变无”的过程实现了整个社区颜值的大提升。

  云林苑老北区是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最早建成的安置房小区,因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小区的地下非机动车车库都被不同的居民圈占使用,有人用来堆放老房拆迁过来的剩余木材门板和旧电动车,有开店的居民则在里面堆放了酒缸和成箱的老酒,还有人将其变成了家用仓库……从拆除前的资料图上看到,云林苑老北区5个地下非机动车车库共有185道门锁,有的居民安装了不锈钢栅栏一样的设施,有的安装了全密封的彩钢板或夹芯板,有的采用木板和砖混结构……小区地下车库内,成了一片“门的世界”。

  “圈地”现状带来了环境的脏乱差问题,也带来了电动车飞线充电等隐患,大量开电动车的居民以前都是推车坐电梯上楼充电,如今因电梯安全和消防等严管要求早已叫停。因此今年当地街道的民生工程清单内,拆除这些地下车库的构筑物,让非机动车车库恢复为开放式公共车库并进行相应智能化改造成了改造重点。

  党员带头、将心比心、问需于民——7月9日开始在社区发动,7月下旬开始部署“拆门”,9月中旬结束签约,只用了不到两个月。云昌社区副主任岳亮是这一轮安置房小区车库改造的执行骨干之一。“为找到这些门锁的主人,花了很多精力。”分类梳理小区住户来源得知,这个大型安置房社区的居民主要来自原春雷、杨亭、长大厦、仓下这四个征收前的社区,分组发动、逐门逐户上门告知,不在家的打电话告知,确保每一扇门的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平均每户人家至少上门5次”,岳亮介绍,由原社区居民代表、现任社区干部和富有调解经验的老治保主任组成的动员组挨个找到了绝大多数门锁主人,在老党员的带头拆门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居民主动找到工作组要求签约,自行拆除门锁,清理掉了门内杂物。

  拆掉这些门锁设施后,环境干净开阔了,社区还加装了整齐的刷卡充电设施,一车一卡一位,充电方便智能高效。“我们还加装了烟雾报警器、自动感应灭火器以及探头等”,云林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微改造”如今正在整个街道普及推进,情况类似的春雷社区安置房地下车库近期也完成了150套电动车集中充电装置,并拆除了所有“圈地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