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大成巷步行街的锡剧博物馆,近日每天都会传出悠扬的乐声,经过的市民总会不由地往里张望:“前段时间一直在装修,这是完全弄好并开放了吗?”确实,锡剧博物馆已基本完工,全新的环境精致优雅,随处可见的锡剧元素更凸显了馆内小剧场的优势,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新空间。
锡剧博物馆为市民提供文化新体验
即将正式开放的锡剧博物馆,上月底就开展了戏迷免费体验活动,每天都能迎来探班的锡剧爱好者,他们欣赏到了《拔兰花·东方日出》《青蛇传·十八年》《柜中缘·手引金针》等锡剧折子戏。相关负责人何亮介绍,国庆假期7天累计迎客5000余人次,期间剧场演出上座率在60%以上,更有视频博主被吸引来参观打卡。
昨天记者来到现场探访。锡剧博物馆门口,一棵迎客松伴着“太湖一枝梅”大型标识映入眼帘,将人们带入锡剧那熟悉的氛围中。旁边墙面立柱上的“铜浮雕”既复古又精致,“生旦净末丑” 五个字加图案,让很多人流连忘返、频频留影。走进博物馆,发现是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风格,室外空间已改装成一个园林式庭院,亭台楼阁、流水潺潺。室内空间一侧是还在进行最后施工阶段的文创馆,另一侧是戏服、乐器等锡剧用具。沿着锡剧发展历程所组成的台阶向上,就来到了二楼的展陈空间,通道内有一个大型的数字化播放器,播放着锡剧的简介,二楼陈列着名人对博物馆的题词、20世纪初锡剧界第一张唱片、手写油印剧本、各类演出海报等馆藏。
市文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楼的文创生活馆进入施工收尾阶段,未来会是一个集休闲、品茗、文创产品欣赏于一体的锡式生活综合体验空间,与二楼的锡博小剧场相互呼应。“小剧场内计划安排评弹、锡剧、民乐音乐等常态化演出。”何亮表示,除了这些锡城传统的演艺形态,国内知名的话剧、舞台剧等新颖的演出也有望在这一舞台上呈现,为市民游客提供文化新体验。
小剧场承担城市小舞台的功能
据了解,随着小剧场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市将通过实施“艺术拾珍·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打造100个城市文化新空间,而曾经无人问津的小剧场,也承担起文化新空间的功能。
锡剧博物馆所在地为无锡市越剧团旧址,锡剧博物馆于2006年12月建成开馆,由于模式单一、设施老化,人气逐渐走低。10年前,无锡市演艺集团(原名)搬到了位于解放南路上老政协大院里,大院里有一处600个座位的小礼堂,这对缺少“小剧场”的无锡市中心来说,无疑是个喜讯。但礼堂设施陈旧、结构固化,并不适合演出,虽然歌舞剧院、锡剧院的一些小型演出依旧在此上演,但观众的体验感并不好。在尝试了几次后,这一场地被放弃了。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等新型媒体方式开始出现,小剧场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国内小剧场的发展前景变得更广阔。这两年,无锡市文化发展集团花了不少力气,将锡剧博物馆、小剧场从里到外整修一新。在不少业内人士心中,小剧场将更多地承担着城市小舞台的功能。梅里古镇的特色小剧场、大公桥堍的书码头和惠山古镇绣璋阁的“锡剧周周演”培养起固定粉丝;东林书院新推出了“东林拾忆”小剧场,祝大椿故居引入锡剧、古琴、昆曲等非遗项目展演;硕放、甘露的乡村书场热闹无比,首批30个公益小剧场在惠山区落地后,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戏。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无锡市将有节奏地实施城市文化新空间布局,让文化深入城市肌体,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体验,进而助力城市文化个性的塑造。 (璎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