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锡友记

无锡是()都?

一个昵称起名活动 燃起无限热爱

  (无锡发布)

  27日晚,江南晚报微信公众号发布《700万无锡人,你心中无锡的新昵称是?》一帖,发起向粉丝征集“无锡()都”的起名活动,留言区十分踊跃、700多条各抒己见。无锡历史上曾数次发起关于旅游口号、关于城市形象宣传语的征集活动,“无锡()都”起名活动还是第一次。一起来看看,网友们都贡献了哪些美名。

  (甜)都!

  ——因为呼声最高

  一款美食,一座城市。不一样的美食情结,不一样的城市记忆。在此次的留言者中,不少人也是用美食解读无锡。有180多位读者倾向于选取“甜都”“蜜都”“糖都”“饴都”等有“甜”意的词汇,占所有留言者的1/4,无锡不愧为人们心中的“小甜甜”。

  网友对无锡(甜)都的解释——

  @笑:无锡,以甜闻名,无锡菜的甜鲜驰名中外,无锡水蜜桃甜,无锡的吴侬软语甜,无锡人笑起来甜,无锡人民生活甜,所以应该叫无锡甜都。

  @达尔玛苏德:甜都。甜是富奢幸福的象征,无锡历来喜欢甜味,水甜蜜桃……人民生活甜美。

  @锡山张斌:甜都:不只是美味食品里的甜味,彰显出无锡人由来已久的富庶;还在当地人们甜甜的笑脸上,映衬出无锡人的精神面貌:包容、善意与进取。

  @梁溪骂蠡港:我觉得“甜都”最合适:无锡菜的甜鲜驰名中外,无锡水蜜桃很甜蜜,无锡人的吴侬软语甜甜的,无锡女孩子笑起来甜甜的,无锡人的生活很甜蜜。

  附加“名”——“米都”“鱼米之都”

  还有不少留言认为,无锡人的“甜”,源自这里身处江南富庶地,甜味也是“鱼米之乡”的独特风味。“鱼”“米”,道出了无锡的独特风味,可称为“米都”“鱼米之都”。

  部分网友留言——

  @蒋勇洁:无锡人的甜说明是酿酒文化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鱼米之乡的独特风味。

  @黄老虎:渔都,无锡是鱼米之乡,又有太湖美景,一个“渔”字道尽了无锡风光。

  (水)都!

  ——因为可感可触

  作为一座山水名城,无锡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是一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这里山明水秀,极具水乡风韵,是运河绝版地,太湖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有7%的留言者认为,不妨可称为“太湖之都”“运河之都”“山水之都”。

  网友对无锡(水)都的解释——

  @陆惠民:江南水乡——无锡。无锡有太湖、长江、大运河,还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水网四通八达,是名副其实的水都。

  @海天:太湖在无锡境内占大面积。太湖又称“江南明珠”。无锡的历史和现代中产生的许多特色,业绩和文脉,如同千千万万熠熠生辉的珠子,大小珠子落玉盘无锡。所以建议称“珠都”。

  @明楼:无锡有山有水,就叫山水之都。

  (吴)都!

  ——因为自古以来……

  历史之河穿越千年,淡定而来。太史公云:“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泰伯奔吴,定居梅里,吴文化自兹始。所以,“吴都”这一名称毫无意外被很多读者提起,占比大概在10%。

  网友对无锡(吴)都的解释——

  @顾健新:吴都!不是早就有了吗?

  @辉煌(HUIHUANG):无锡是吴文化发祥地,叫“吴都”比较合适

  @金溢车贷马英华:名都,至德名邦,吴文化之都

  (商)都!

  ——因为现实硬气

  无锡在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自1895年创办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业勤纱厂”到20世纪上半叶,无锡以棉纺织业、面粉业、缫丝业为主体的民族工商业逐步形成并迅猛发展,影响甚大。百余年来,无锡大地上留下了众多民族工商业的繁华“印记”。

  网友对无锡(商)都的解释——

  @追梦:无锡,“工商之都”,真可谓是“乡企发源地,百年工商城”,我认为“商都”比较确切!

  @乐小闲®战狼队1号:工商业名城已深入人心,所以商都,最合适!

  附加“名”——“芯都”“智都”“科创之都”

  @栩栩如生:无锡“物”都,物联网之都!

  @Tango:无锡“芯都”,从传统的农商工贸、制造业、轻工业鼎盛之地,传承开拓、技术创新,如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人文与科技齐头并进,这座年轻的城市以雄心壮志悄然蜕变成为科创“核芯”之地。

  如今,随着无锡加强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无锡也在智能制造的机器翻飞中编织新代码,奔竞新征途。

  (福)都!

  ——因为是“好地方”

  无锡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江南名城,出了不少的历史名人。所以,也有13%的网友表示,可以称“福都”“贤都”“灵杰之都”。

  网友对无锡(福)都的解释——

  @邹瑞平:丝也好市也好;书也好食也好;古也好今也好。诠释的就是无锡这块不算大的地方“人杰地灵”。为此我愿意称无锡为“江南灵都”或“灵杰之都”。

  @猎头jia:无锡“仁”都,暗合无锡“人”都。

  附加“名”——“宜居之城”“逸都”“悦都”“梦都”

  无锡的宜居远近闻名,宜居、乐业、筑梦,这些关键词也被屡屡使用。

  街采市民观点

  不仅在线上网友们发表了精彩的留言,在线下,市民们对无锡的“昵称”也有着许多自己的看法。记者走上无锡街头,随机街访了数位无锡市民,他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市民杨小姐表示:“我认为叫‘甜都’比较好,众所周知无锡人喜甜,无锡整个城市都是甜嘟嘟的。城市氛围甜,人更甜!”对于无锡人来说,丝丝糯糯,清香绵延的“甜”融入进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仅仅是美食,更是生活。无锡这座城市,也正一步步走向“颜值高”“气质佳”“甜味浓”的活力之城,大家称无锡为“甜都”也不无道理。

  市民史先生则觉得“泥都”与无锡城市特色更契合,他说:“泥代表无锡泥人,无锡的惠山泥人驰名中外,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代表性的意义。而且泥是水和土的结合,无锡又是太湖明珠,城市与水息息相关。”

  另一位朱女士也是江南晚报微信公众号的忠实粉丝,她则更倾向投“灵都”一票:“昨天公众号上的推文我也看见了,我认为‘灵都’更符合无锡的文化内涵。无锡是一块宝地,人杰地灵,山水灵秀,怎么都离不开‘灵’这个字,‘灵都’再合适不过了!灵得不得了。”

  也有网友和线下市民认为,低调如无锡,并不适用“都”字。我们就是无锡,书写着属于无锡人的历史。

  总的来说,市民朋友们从无锡的历史底蕴、城市特色等方面出发考虑,贡献出了不少精彩的建议。一个()都不可能包罗万象,所有寓意和情感都涵盖,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市民们对城市的亲昵与热爱,以及在这其中潜移默化的城市宣传。

  爱我无锡,还有什么样的城市自宣形式是你喜欢的?

  (晚报记者 薛敏 史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