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天下

爬野山更释放压力?

驴友一时爽 众人营救难

  抬头望是繁星点点,低头看却是巨石断崖。黑夜中,一个个蓝天队员显得格外渺小,他们仅靠一盏头灯,在幽深的山谷里摸索前行。最近,北京迎来赏秋时节,蓝天队员的山野救援任务陡然增多。

  “您好,请问是房山蓝天救援队吗?我们在山上下不来了。”10月30日下午6点左右,刚忙完义务消杀作业归队的蓝天队员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

  此时,窗外天色已暗。队长赶紧叫住打算回家吃饭的消杀队员,“任务来了,泗马沟村附近的野山,10个人被困断崖,去不去?”

  通知、建群、报备、出发!不到10分钟,一支20多人的救援队伍成行,其中不少人从家出发,饭都没来得及吃。

  晚7点左右,第一梯队到达山脚下。记者跟随3名蓝天队员率先进山。根据被困驴友发来的定位,蓝天队员凭借多年救援经验,选择了一条最快的营救路线——沿着山谷直上600米,就能找到被困者。

  虽然手里都有照明灯,黑暗依旧浓得化不开,每个人只能看清自己眼前一米见方的范围。

  刚进山谷时,藤蔓荆棘丛生,一脚深一脚浅,稍不留意就被它们缠住双脚。随着海拔升高,乱石增多,如犬牙交错,插在谷底,灯光一打,泛起冷峻的光。

  “小心!千万不要踩黑色的地方。”在一处20多米高、几乎垂直的大断崖下,打头阵的队员“闪电”提醒大家有溪水出现,黑色的地方是青苔,非常湿滑,“绝对不能踩!”

  蹬着崖壁上仅有的几个缝隙,大家艰难地爬上崖顶。记者转头看,来时的路早已被黑暗吞噬,刚才一旦一脚踏错,后果不敢想象。

  “还有500米!”“400米!”“只剩200米了!”……另外两名蓝天队员“阿俊”和“萍萍”不时播报着距离被困者的远近。直到被困者听到蓝天队员的呼喊,兴奋地回应着。短短600米,3名蓝天队员爬了一个半小时。晚上8点半左右,在一处断崖顶上,见到了被困者。

  被困者共10人,3男7女,其中还有一名12岁的孩子。他们一边感谢着一边又自责着,“我们今天是来看红叶的,太相信网上的穿行轨迹,结果迷了路。你们来之前我们都做了检讨,那男孩打算回家写篇作文。”

  因为被困人员众多,下山时,蓝天队员选择一条路途较远但相对安全的山路。晚上10点左右,全部人员安全到达山下。

  此时,又有两起山野救援任务传来,蓝天队员就地整队,再次出发。

  记者在房山采访蓝天救援队义务消杀作业时,碰巧遇上了这起山野救援。除了对深夜山野救援的困难有了切身的感受外,也对那句“珍爱生命,远离野山”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山脚准备爬山时,几名村民看到了蓝天队员。因为经常看到他们出任务,彼此都成了熟人。“这些驴友太不负责,自己不顾危险不说,还让咱们蓝天队员大半夜去救,队员也有家人,他们也会担心啊。”

  下山时,一名驴友说,他们平时工作压力大,普通景区不如野山惊险刺激,可以释放压力,但殊不知,一旦被困,处于危险的不只是他们,还有救援人员。不知有了这次被救经历,这些驴友是否还想再爬野山呢?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