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对被告人郭美美等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一案依法进行公开宣判,最终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郭美美有期徒刑两年6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根据法院判决,被告人郭美美等在明知他人销售的减肥糖可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的情况下,仍对外销售。
我国早在2010年就已经宣布国内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含有西布曲明等违禁成分的减肥食品仍在一些渠道销售,同时还有很多打着减肥旗号的“三无”产品潜伏在社交平台中。购买和使用了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不仅没有减肥成功,等待她们的反而是一场人生灾难。
减肥食品暗含违禁成分
消费者身心健康皆受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孙芸永远不会忘记一款名叫“私人定制植物肽”的减肥药,因为这款减肥药几乎毁了她。
2019年,23岁的孙芸大学毕业时,有一副标准身材,身高1.63米、体重116斤,但她并不满意。“当时网上有各种身材挑战,马甲线、人鱼线、反手摸肚脐,让我觉得自己的身材属于‘微胖’,就想着快速瘦下来。”孙芸说。
有一天,孙芸偶然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张写着“吃一片包瘦3至5斤”的减肥药宣传图片。这让孙芸心动并与该电商联系。对方回复称:“绝不反弹,不用运动,不伤害身体,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保证一定会变瘦。”
孙芸立刻下单,一盒30粒药丸,价格1280元。对方还推荐了瘦身霜、减肥酵素、减肥果冻等其他配套产品,美其名曰“搭配服用效果更佳”。经其推荐,孙芸又花300元购买了一盒减肥酵素。
收到货后,孙芸按照对方说的服用要求吃下一粒药丸。没过多久,她感到一阵剧烈的腹痛、头痛。“过一段时间,一会儿情绪高亢,一会儿又特别沮丧,还会莫名其妙地想哭,心慌气短、浑身发抖。第二天早上会吐,不停地反胃、恶心。”
孙芸找电商反映上述情况。对方回复称,这是正常现象,是脂肪在燃烧,身体在适应,过两天就好了,如果实在忍受不了,可以一天吃半粒或者隔一天吃一粒。
将信将疑之下,孙芸按照隔一天吃一粒的方法又坚持了一段时间,不但症状没减轻,身体反而越来越差。她整宿睡不着觉,心悸,甚至还出现刻板行为。“比如,我会坐在梳妆台前一遍又一遍梳头发,还会拿着手机漫无目的地上下滑动。这些行为根本不受控制,我父母看到之后都被吓到了。”
孙芸的姐姐孙清也吃了同样的减肥药,顶着减肥药给身体带来的所有负面效果,连着吃了10天,暴瘦18斤。孙芸回忆,孙清虽然瘦了,但状态异常憔悴:“整个眼圈凹进去,黑眼圈特别重,面色蜡黄,一点血色都没有,看上去就像生了大病一样。”
姐妹俩以为自己心理出了问题,结伴去看心理医生。经一系列心理检测和咨询,心理医生告诉她们,她们的症状和心理疾病完全无关,很可能是因为吃了含有违禁成分的减肥药。于是,孙芸买来试纸检测,发现自己服用的减肥药中有西布曲明成分。
姐妹俩随即停止服用减肥药,但至今已经过去两年之久,减肥药带来的副作用并没有消失。孙清的体重一度增至160斤,至今仍时不时感到头疼和心悸;孙芸的体重也反弹了15斤,时不时偏头痛,经期不规律,还大量脱发。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张君今年25岁,她在3年前通过电商购买了一款号称是泰国减肥糖的产品。服用后,起初疯狂想喝水、上厕所,后来就整天不想吃饭,也感觉不到饿,还伴有贫血的症状。“最严重的时候,只要低头再抬起来,都会觉得头晕眼花。”
后来,张君上网搜索了这款产品,发现其原料表里直接写明含有西布曲明。“当时年纪小,太傻了,竟然能被这种有非法添加成分的减肥食品骗了。”
违禁成分仍在暗线流通
合法成分不能保证无害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购买西布曲明原料或含有西布曲明的成品药并非难事。
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以“减肥”“西布”“瘦身”等多个关键词进行搜索,均能在搜索结果中发现声称自己“有货源”“进口货”的信息。记者添加一个名为“AA一手厂家直销(瘦身)”卖家的网络账号,与其取得联系。
卖家通过记者的好友申请后,表示自己既有成品也有原料,发来大量药品图,称想做胶囊或爱心型药片都可以,还有糖果包装。在记者询问“是否是西布”后,卖家立刻警觉起来,改用语音回复:“打字不要提这个,你是不是不懂。”
该卖家甚至提出要核实记者作为买家的身份,查看记者的网络空间。没发现端倪后,卖家才建议:“看你不懂这行,不建议你直接买原料。你可以拿散装的先用着,联系客户,等客户多了稳定了,再找我拿原料自己加工。”
卖家表示,如果要带包装盒,25粒一盒卖98元,批发价另谈。“前期投资别嫌贵,我们卖给客户一般都是298元或368元一盒。”
除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等有害成分的减肥食品外,减肥食品市场上不乏含有合法添加剂的减肥冲剂、减肥酵素等食品。然而,添加成分合法,并不意味着食用后对人体无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市场上酵素等减肥食品火爆,但若想要达到宣称的效果,立竿见影瘦身,就可能添加了一些泻药,哪怕是合法添加的芦荟、决明子等,以及中药用到的大黄、番泻叶等,长期服用也很可能会导致结肠黑变病,“目前认为黑变肠黏膜的息肉和癌变几率可能增高。”
减肥食品宣传无孔不入
网络销售自有话术体系
尽管减肥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但目前这类食品的宣传无处不在,如弹窗广告、社交平台推广、购物网站首页推送……
记者在浏览一些网络平台的热搜时发现,在相关热搜新闻之下,总有人在评论后悄然转向称自己服用了某减肥食品。
例如,在某起明星被警方通报的热点新闻之下,名为“请叫我妍粑粑”的网民留言称:“谢谢朝阳群众,贵圈真的太乱了。那时候还为参加他的粉丝见面会,每天喝瘦身饮,瘦得特别多,改变梨形身材……”随后,该网民自己回复该条评论称:“瘦身饮是我前段时间用哒,俺网络空间有发过!”
随后几天,记者又在不同的热搜新闻评论中,发现了“端书同学”“大大叔男”等多名账号用类似的表述,吸引人关注他们宣传的“瘦身饮”。
记者点开这些账号发现,所有账号首页的最新两条博文均一模一样,都发了3张完全一样的健身房对镜自拍照,并配文称:“最近又瘦了好多,同学聚会又被夸了,开心。”这些账号推荐的网络账户都是同一人——名为“嬛嬛小公举8”的电商。
“嬛嬛小公举8”的网络空间里充斥着各种减肥文字,同时配有各种产品零售的转账和收款截图。她主推的减肥产品,分为598元的普通套餐、1100元的特效套餐和1700元的加强版套餐。
这名电商推荐产品自有一套话术体系。在记者向其询问减肥套餐如何购买之后,她发来一个问题列表,说要“根据具体情况看看宝贝适合哪款产品”,问题列表里的问题包括:身高、年龄、体重、是否用过产品、用过几种产品等。当记者以不同账号加其好友、填写截然不同的信息之后,她推荐的都是同一款产品。
记者询问“这个对身体会不会有副作用”时,其回复称:“我们的产品是国家QS认证食品级的,百分百没副作用。”
随后,记者以该套盒上印有的商标名“卡芙轻”在中国商标网上检索后发现,申请人为浙江伊梵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然而,无论是“卡芙轻”还是“浙江伊梵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上,搜索结果均为“无”。
减肥食品电商的套路还体现在买前买后的“变脸”。买时一口一个“姐妹”“亲亲”,转钱后立刻变陌生人。孙芸对此深有体会,她看完心理医生并用试纸检测出违法添加成分之后再联系电商,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删除好友。
受访专家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违法违规减肥食品的监督查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电商平台要对入驻商家加强资质审核,加大日常管理和检查力度,不给不法商家留有任何违法获利的空间。(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孙芸、孙清、张君为化名)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