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美翻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刷屏

为“对话”天才画家王希孟, 舞蹈演员学画《千里江山图》

  一部《只此青绿》,一卷《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的《千里江山图》,首演好评如潮,在各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同样,2日晚在无锡大剧院上演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生动的舞蹈讲述名画背后的故事,展现天才画家王希孟内心的青绿狂潮,成为大部分无锡人当晚朋友圈的“关键词”,这也让饰演王希孟的舞蹈演员张翰,感受到了无锡观众的热情。

  “被美到凌晨两点还不肯睡觉”

  “因为极致的美丽几度泫然欲泣,被惊到了”“被美到凌晨两点还不肯睡觉。”“细腻精致,婉约典雅,姿态步调都延展收束得刚好”“必定要前排再刷的完美作品,希望无锡多点这样的精品剧目,太棒”……开票即售罄,这便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对无锡票房的号召力,在其他城市亦是如此。不少观众看完就感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又拓宽了美的边界。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很多人都在期待周莉亚和韩真这对黄金搭档的下一部惊艳之作,事实证明,《只此青绿》不负所望。

  当晚,不少观众提前一小时就来到大剧院,拍照打卡、购买舞剧文创,更想巧遇主演合影。在新区工作的张艺是一个舞剧迷,她说为了抢《只此青绿》的票,喊了七八个朋友一起帮忙。“我之前就看过首演,这次在无锡是二刷,它就是一首献给工匠精神的赞歌,值得细细品味。”李女士表示,自己来无锡才两个月,却赶上了《只此青绿》,这样生活中小小的幸福感,让她感到了满足。22岁的贡小云是主演张翰的粉丝,“从《舞蹈风暴》中认识他,一直很喜欢他,我准备看完演出后在演职人员通道等他,如果能跟他合影,就太好了。”像贡小云这样的粉丝,当天还真不少,演出结束后,有数十人在门口等候张翰。

  “再次感受到了无锡观众的热情”

  记者独家采访张翰时,时间已很晚了,他虽有些疲惫却很开心,“再次感受到了无锡观众的热情。”他上次来无锡大剧院,是在2019年参加由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舞蹈风暴》无锡站见面会的活动,“我还记得当时我们跟台下观众聊了3小时,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无锡观众的热情,以及对舞蹈的喜爱、对演员的尊重”。此次在《只此青绿》中饰演王希孟,张翰压力挺大。为打磨好这幅舞台上的千里江山图,习得真正的“宋人气质”,演员们几乎都“疯魔”成了戏痴。演出前张翰查阅了很多关于《千里江山图》的信息,发现所有信息都是根据画上的几句题跋而来,相关影视剧一个都没有。

  于是,张翰买了很多书籍,里面有很多名师大家对这幅画的解读和评价,“很多人都说,只有他这个年纪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年纪大一点的画师可能会有更多留白,颜色刷一下就过去了,他年纪小,才会把老师教的每个细节都画到位,包括山体的阴暗面都画得一丝不苟,他很想得到老师的认可”。

  “那一刻,我真绷不住了”

  张翰对角色的更多体悟,来自和两位导演在排练厅的磨合,两位导演会看到18岁少年希孟和他相通的地方,想象着他可能做什么、不做什么,可能受过很多挫折、很多打击,慢慢找到希孟的个性。在剧中,张翰至少有四段在画案前的场景,动作不多,怎么才让观众相信他就是希孟?他专门跟从中央美术学院一名专研青绿山水画的博士生学画《千里江山图》,准备从白描到上色再到点染,一步步学、一步步画。《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张翰直言,自己学画6次,每次4小时,才画到上色前的那一步,每次都脖子酸痛,看东西都重影了。

  有一场戏,因为入戏太深,张翰哭到不能自已,为此还被导演取了“哭包”的外号。“那是希孟最孤独、最焦头烂额的时候,天气特别冷,手都拿不稳笔了,好不容易找到画画的灵感,展卷人在后面默默帮我披了一件衣服,那一刻,我真绷不住了,心就像洪水决堤了一样,鼻子立马酸了。”很多观众都觉得张翰瘦了太多,有点心疼他。在排练《只此青绿》时因压力太大,张翰直言并不想吃饭,只想喝水,有时他也会逼自己吃点,“跳舞嘛,运动量大,消耗也大,然后我就瘦了”。 (晚报记者 璎珞)